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工旅行?公益旅游?
这群年轻人真会玩
沈怡筠
  ■见习记者 沈怡筠

  “想象中的袋鼠是萌萌的,可真的到了澳大利亚才发现,原来袋鼠那么健壮,一旦汽车和袋鼠撞上了,那么车基本就不用修了,直接送去报废就行。”

  2017年6月从上海商学院毕业的何慧洁和许多同学不一样,她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申请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

  因为迷茫所以不盲目

  “没有想好毕业后做什么,正巧有个很好的朋友小林准备申请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我觉得也可行,就这样‘稀里糊涂’去了。”和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何慧洁并没有对未来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但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并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也没有随意地找一份工作来做。

  “其实一开始我爸爸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他还是希望我能够在上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意料之中的是,父亲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我妈妈反倒是挺支持的,觉得能够出去拓宽一下眼界也不错。”幸运的是,何慧洁出生在一个非常开明的家庭中,和家人简短沟通后,家人同意了她的决定,“我爸后来和我说,自己做的决定就要承担后果。”

  签证、雅思、机票等等一系列事情都忙碌完了,何慧洁和她的朋友小林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

  当被问及会不会担心沟通问题的时候,何慧洁表示:“其实还是有点担心,怕自己听不懂,可后来想想,好歹也是过了六级的了,语言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等到了澳大利亚才真正发现,学和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说不清我想表达的意思,听不懂他们的一些话。”但适应力不错的何慧洁后来发现,只要能说、敢说,很快也就会说了。

  走着走着也就顺了

  “最开始是在‘Facebook(脸书)’上找的工作,做了几天感觉自己找了家‘黑工’。”申请过程一帆风顺的何慧洁和小林却在找工作上碰了壁。“不过,旅途过程中会认识不同国籍的朋友,大家会彼此分享一下打工的地方,最后我和小林通过一个朋友介绍来到了一家农场工作。”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何慧洁和小林几乎没有接触过农活,采红梅是她们的工作内容,“一开始不会采,每天都在担心会被老板炒掉。”小林表示最开始工作的时候胆战心惊,只能从零开始学起,“工作的时候和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学学德语、韩语,也教他们中文,听他们用‘别扭’的中文说‘快点’的时候还是觉得挺好玩儿的。”打工旅行对于像何慧洁和小林这样的年轻人而言,赚多少并不是关键,而是在旅途中能碰到什么样的人,听什么样的故事。什么都不会的他们跌跌撞撞也能走出一条顺利的道路去成长。

  “其实有一段时间有点焦虑,农场的工作由于季节的原因结束了,但是新的工作还没有找到。”一段时间的体验让何慧洁和小林决定尝试去集“二签”(第二年继续在澳大利亚旅行打工的签证,需要在澳大利亚政府指定的打工地方集签方可申请),但没有想到的是集“二签”的地方没有多余的职位可以提供给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何慧洁和小林也开始了她们的旅行。

  等了近一个月还是没有等来工作岗位的何慧洁和小林等来了农场工作的启动,但做了两礼拜以后,她们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去吧,不管有没有岗位。”简单地收拾了行装,她们就踏上了往北的行程。

  来一场不一样的旅行

  和何慧洁还有小林不同的是,杨旭华和蔡欣媛她们选择了另一种旅行的方式——义工旅游。“这个想法不是突然就有的,也是想了一段时间,想要去试试不同的旅行方式。”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一向对自己比较有规划的杨旭华在进入大学后就想着在大学期间来一场义工旅行,为此,她搜集了不少资料,甚至还亲身去参与一些做义工旅行的公众号的运营。大三第一学期,杨旭华和蔡欣媛踏上了前往巴厘岛的航班。

  杨旭华和蔡欣媛选择了“幼儿园教学”的项目,在当地的一所幼儿园协助老师上课。“很奇特,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面对一群甚至肤色都和我们不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笑容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闯入者’,让人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巴厘岛,杨旭华和蔡欣媛白天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到了傍晚,她们便拥有了自己的一些闲暇时间好好感受巴厘岛的风情。

  当被问及到这样的一段旅行带来了什么的时候,蔡欣媛表示,“一次短短的旅行不仅收获孩子们的笑容,还收获了一群朋友。”杨旭华说,“公益旅行带给我多视角的世界观建立,这是一般的志愿服务或者旅游做不到的。”

  已经参加过六次公益旅游的新西兰人优达觉得可以一边玩,一边做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感觉让我每次都会把公益旅游作为第一选择。一般来说我会根据自己报名的项目做相应的准备,包括支教项目的内容、当地的历史以及目前的情况等等。”

  现在,杨旭华和蔡欣媛都已经毕业了,公益旅游的那段经历成为她们大学生活中最精彩的记忆。

  “如果有机会,工作后还是想花点时间去公益旅行”。杨旭华说道。

  每一年澳大利亚向中国30岁以下的青年开放5000个打工旅行的名额,不少年轻人为了成为这5千分之一,坐在电脑前等着“秒杀”,申请到的欣喜若狂,失败的暗暗下决心第二年继续。Gap Year(间隔年)已经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去体验全新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而公益旅行也渐渐成为了大学生拓展眼界、开拓人脉和积累经验的选择。青年人越来越会“玩”,他们的世界越来越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家庭计划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案例·产业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家居生活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专题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太太厨房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这群年轻人真会玩
“舌尖”的感觉是否变了味
跟男朋友聊天没话题? 这些技巧避免冷场尴尬
羽生结弦:天才的养成
耳朵肿痛、流脓该怎么办?
报头
家庭周刊一版要闻01这群年轻人真会玩 2018-03-07 2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