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65岁的老夏和老伴儿从海南回到了上海,结束了在海南近半年的旅居生活。“老伴儿有肺病,去海南居住对她身体更好。”老夏解释说。自打几年前去海南游玩,他便被那里的气候吸引,而后每年冬天都要去海南过冬。
老夏旅居养老的方式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养老新风潮。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逾2.4亿,近一半的老人处于“空巢”状态。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老年人从“被动养老”转变成“主动养老”,旅居养老在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 邓漪蒙 整理报道
A
老人圆自己一个“归隐”梦
相对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旅居养老不用赶时间,可以在一个城市停下来慢慢寻味。既能健康养生、安心养老,又可以出门游玩、开阔视野。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虽在中国兴起不久,但在西方却有悠久历史。早在18世纪,西欧各国的贵族和艺术家就热爱回归自然的旅行。一家人到乡下避暑,属于欧洲社会早期的旅行风尚。而在中国,旅居养老是在旅居的基础上,衍生的新型养老模式,特点是将“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相结合。
目前,老人们旅居养老主要处于三种诉求:一是旅居过冬,近些年我国北方的老人不少选择到南方城市过冬,尤其是海南的各个城市,备受北方老年群体欢迎;二是旅居避暑,选择北方的海边城市,如秦皇岛、大连等;三是旅居旅行,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生态地,陶冶、放松身心,如杭州千岛湖和云南丽江等风景区。
老年人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既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亦能换环境调剂老年生活,圆自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田园梦。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老年发病率持续增高。与其花钱给老人看病,不如提前养生预防疾病。温暖的气候,宜居的环境,可使老年疾病得到改善。
“旅居养老是我的梦想。年轻的时候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孩子,就想等到老的时候能拥有自己的生活。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静静地待上一个月、半年、一年,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增加生命的宽度。”网友黄老师表示说。
据报道,国内的老人最喜欢去十大旅居养老“胜地”,包括广州、厦门、三亚、大理、腾冲、成都、舟山、北戴河、北海和嘉兴。
目前,市场上已有专门的旅居养老产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类产品的市场反应尚未火热。与专门的旅居养老产品相比,现阶段老年人更喜欢乘专列出游。公司推出的专列游,八成以上的报名者都是中老年人。此外,游轮出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喜爱。
B
旅居养老仍需迈过“几道坎”
面对养老产业这个巨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有业内人士表示,旅居养老将打造旅游业和养老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优势,其带来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或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管如此,摆在旅居养老面前的第一关是老年人的现实情况。大部分中国老人退休后都需要帮子女照看孙辈,且这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状。所以对于老人而言,随时开启一场想走就走的旅程尚有难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条件,在异地买房毕竟斥资巨大,并非所有家庭能够承受。
网友“和风”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会形成较为固定的生活圈、社交圈,旅居一旦过了新鲜期,各种孤独和不适就会显现。再者,旅居养老成本很高,近年不少北方人去南方过冬,其中不乏购置房产、租房的,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国外老人如何旅居养老?跨国养老产业在欧美等国很流行,挪威等国家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大型养老公寓。西班牙低廉的房租、充沛的阳光和优美的风景,吸引着欧美许多老年人旅居。
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国内也有不少房地产商和服务机构将目光投向“旅居养老”。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连锁或者加盟的养老机构,推出不同档次和需求的旅居路线,老人们可以选择到旗下各个城市的养老基地居住。这种旅居养老按月收费,价格比酒店低,且包吃包住,还提供24小时管家照护服务。
尽管旅居养老市场前景好,但是真正实现旅居养老并不容易。比如,对于老人而言,养老机构的价格和服务以及旅居地的医疗条件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以海南省为例,有关人士指出,海南大小规模的养老企业及机构很多,但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很少。领队式服务较为常见,这和旅行社提供的领队旅游服务类似,但生活照料、健康保障、文娱体验等方面的服务参差不齐,使得老年人的旅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进而使得老人投诉率居高不下。此外,海南异地医保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带来的风险性,成为选择旅居养老服务的老人与提供旅居养老服务的企业及机构共同的顾虑。
究其源头,为老服务专业人才人数少、缺口大的问题是旅居养老产业需要正视的一大痛点,从长远来看,由于服务人才的匮乏而导致养老服务的参差不齐,逐渐成为阻碍海南旅居养老发展的一座大山。
C
旅居养老置业还要算好“几笔账”
一些家庭收入比较高的老人不愿选择专业的养老机构,而是把目光转向旅游度假地产,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投资。
旅游地产逐渐火热的同时,也伴随着开发商们不断加大投入,推出各式各样的特色旅游地产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旅游地产在经过了最初的快速布局后,现在重点再向提高入住率转移。以海南为例,海南政府出台了“双暂停”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去库存,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海南房地产转型。使未来海南旅游度假项目的入住率得到提高。同时,开发商“经营+销售”模式会让海南配套、养老、养生设施更加完善,让海南的购房者从一个候鸟型度假型向居住型转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委员会秘书长蔡云提醒老人,旅居置业过程中,对于自身需求的分析和适应性的评估十分重要。
首先是气候的适应性。在潮湿的南方置业,很多习惯了北方干燥生活的人是难以适应的,短期居住还好,而居住时间一长,身体就容易出现各项疾病,尤其是很多旅游地产的居住使用者都是老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更差。
其次,配套的适应性。对于旅游地产,简单的生活配套一般较容易满足,但医疗、教育等核心配套在不少旅游地产热门目的地都还比较欠缺,当居住在那的老人和孩子身体出现不适应的症状时,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也是一些旅游地产的致命伤。
第三,服务的适应性。很多旅游地产后续的服务人员都是雇佣的当地无业居民,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一线城市的购房人入住后在服务方面会有很强的不适应感。
第四,此类项目是否具备资产配置价值。真正的资产配置价值是有钱时可以把资金投向有价值的地方,当缺钱时可以短时间内变现。而旅游度假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量太大,基本都是超级大盘。买的时候也许门庭若市,但如果要出手的话更有可能门可罗雀。
当旅居生活已经逐渐走入大众,旅游地产的选择更加丰富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旅居房,还是需要购房人自己算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