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愚园路,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这是沪上闹市区一条极具历史文脉的幽静街道,作为过去的租界领地,不少旧时上层社会名流都曾安居于此。而如今,这条布满梧桐树的马路已经101岁了。就在前不久,一家名为“故事商店”的快闪店悄悄降临这里,现代与历史的融合,为这条百年老路注入活力。
■见习记者 戴砚君
愚园路1112弄弄堂口,有一间占地仅9平方米的小屋,墨绿色的格调与马路两边的梧桐树遥相辉映,既有时尚感又不乏复古格调,这家不收费、只售情怀的“故事商店”已经在短短时间里,收藏了许多关于这块街区的记忆,也由此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
“社趣更馨”是一个由多元角色组成的社区营造团队,通过跨学科式的碰撞与协作,服务于社区居民,实践于公共生活空间,探索美好的生活理念和共赢模式,“故事商店”正是该团队在社区营造的新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起初寻找店铺时,秉承着能让团队以一个主题的方式坐落在街区里的想法,对所在地文化的挖掘方式,让居民对整一件事情有认知。最终选定了这里,以挖掘愚园路故事的方式、以陪伴的角色,共同缔造街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体系,打造有温度、有趣味的城市空间。
“故事商店”设立首批三十余名“一日店主”。
拥有一头脏辫、浑厚嗓音的汤木,在愚园路上经营着一家吉他店。当“店主”的那日,汤木抱起吉他说起了自己朋友的故事:“给你们讲一个番茄炒蛋的故事……”氤氲灯光下,他回忆起自己谈恋爱、入军营、做音乐、找美食、和朋友相处的故事。汤木每讲完一个故事,都会唱起自己为这个故事而写的歌——关于喜欢的女孩的《你好金山,再见渔船》,关于采集愚园路声音的《什么事》,还有关于不要熬夜、关于想念、关于路边遇到的人还没有起名字的歌。
他说他希望自己的歌是有故事性的,就像一个小话剧一样。深夜的“故事商店”最后只留了汤木身旁的一盏暖光灯,陆续有人路过驻足,受邀进门一起听汤木讲故事、唱歌、喝酒,散场时已是深夜……
一条路,走多了,也就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故事商店”里一面玻璃墙上,挂满了记录愚园路回忆的小卡片,每个走进这间屋子的人,都能够在这里直面生活的“酸甜苦辣”。项目负责人大海介绍说,墙上的卡片分为两种类型,分别 由“生活者”和“观察家”留下回忆。在这里写下故事的,有居住于此67年的老伯,有仅仅停留12分钟的游客,有从愚园路的东面搬去西面的居民,也有被工作压力所迫来此写下心愿的“沪漂族”……
“富春小笼真好吃”,一名刚上学的孩子用“歪七歪八”的字样,记录着“吃货”眼中的愚园路。还有些学龄前尚不太会写字的小朋友,则用画笔描绘着童年的记忆。就在记者坐下阅读墙上卡片时,一位四五岁的小男孩跑了进来,拿出画笔,熟练地在卡片上涂鸦着,大海说,这位小朋友几乎天天都要来玩。
在这里久住的人,感慨着、深爱着这里的一切。
某个周一的晚上,有一位姑娘进来说想写故事,拿出手机就开始誊写起来。因为担心她一张卡片不够写,当日“店长”还开玩笑地给她多拿了两张,最后她写满了整整五张卡片。在这五张卡片的文字里,她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26年里,看到愚园路一点一滴的变化,从童年时的幼儿园、小学、少年宫、零食店、面馆,到现在新的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咖啡馆……愚园路将原来的慢节奏和现在的时尚潮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越来越多人关注、喜欢的愚园路。
生活在愚园路长达67年的老伯,对这条路上有着太多的回忆,他在卡片上写下最想说的话:“这是我家几代人生活过、留下足迹的地方。感恩愚园路!感动于愚园路!感谢愚园路给予我生命太多美好的记忆!”
一条路,有人来,也有人走,更多的是对这座城市的爱。
有故事写到:“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马上要离开回老家,感谢这条小马路上的包容和亲切,这是上海留给我最美好的记忆。”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有一张很可爱的卡片,是一位四川来沪打工的女生留下的,“本以为在上海的六个月实习结束后就要回到家乡,不料在实习的最后一天被小哥哥表白了,我决定要留在上海继续奋斗!”
一名山西的高中生在这间屋子留下了心愿,“为了体验上海的愚园路而来到南方,突然爱上这座城市,希望两年后的高考能如愿考上交大。”
姚阿婆一早从宛平南路专程打车过来,她说昨晚在报纸上看到“故事商店”,就很想过来告诉店主关于她和帕金森病的故事。姚阿婆在54岁的时候得了帕金森,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得了这个病,不少人对此感到恐惧,不愿意接受治疗,有一些就胡乱吃药,导致病情加重很快离世了。她今年已经86岁了,看到故事商店后,就很想把这个故事去告诉更多朋友听,有这个病并不意味着生命终点的到来,她自己在坚持服用相关的药物后,已经又走过了30多年的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让更多人不再恐惧。
还有一位阿姨,每天都路过此地,但是只在门口驻足,却不愿进来,阿姨不明白年轻人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故事?是不需要工作吗?阿姨想了解如今年轻人是怎样生活、怎样思考的。大海告诉她,以前人们习惯讲名人的历史故事,认为伟人才是值得被记录的,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太习以为常把经历当做不起眼的事情,慢慢认定自己只是个平凡人。如今,有这样的载体,继续平凡的故事,哪怕不起眼的小事,可能都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从而拉近人与人的联系、变得亲近。
在“故事商店”坐了一个下午,大海端来一杯豆奶,一旁的录音机里传来了熟悉的老歌,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或许因为这里充满了人情味吧……
据悉,这家“故事商店”将开至10月底,主办方将从所有记录下来的故事中,最后遴选出其中的101个最有趣、最感动、最温暖的故事,集结成册,配上漫画,制作成立体的口袋故事书,作为送给“百年愚园路”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