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祉祯:我是一个假学霸
小学三年级时,袁祉祯被母亲送进了数学兴趣班。母亲的理由很简单,当时班上的家长都把孩子往里面送。她没想到,这个“从众”的举动却让袁祉祯的数学兴趣“涌现”出来,小学阶段便陆续在希望杯、华杯赛等赛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初中没有超前学习的袁祉祯,高一刚进校时,在竞赛班的学生里并不显眼。但渐渐地,他的数学天赋显露了:高一成功获得北大、清华的“一本约”,高二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
在袁祉祯的家里,数学竞赛辅导书有40多本。但他直言,真正做了的加起来只有10来本。因为学校的题量很大,考试训练强度已经足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有针对性地挑选自己薄弱的板块训练。
他认为,做题不能只在乎数量,而应该考虑速度和质量。为适应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时间短、题量大的情况,他在理解的基础上疯狂刷会做的题目,自己做得慢的地方再多刷一点。
不过,袁祉祯最喜欢的还是钻研难题。
“学习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袁祉祯说,向难题挑战的过程,也是挑战自己意志力极限的过程。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他从来不偷懒看答案,而是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来思考,或者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等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以后再去攻克它。在这个过程中,他锻炼出了强大的反应能力和独特的解题思路。
“数学竞赛这条路充满荆棘,我对它却是真爱。”去年11月底,袁祉祯入选了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他却并未停止对更高目标的追求:“竞赛对我来说,并不是升学跳板,而是一生的挚爱。”
与平常大家熟知的的“数学天才”“竞赛学霸”相比,袁祉祯笑言自己是个“假学霸”。他在小学、初中的成绩并不突出,在求学路上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初中时,袁祉祯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二三名,曾经有一次他不加语文成绩是年级第一名,加上语文成绩后退到了年级100多名。初中时的袁祉祯将每天回家后的主要学习时间放在了语文上,平常勤于背书,但是他无奈地说:“直到高二结束,我的语文还是没开窍。”
“高一是我高中3年中最累的一年。”在高一还没开始的暑假,袁祉祯所在的竞赛班已经将高中数学基本学完,开学后综合科目的上课速度也相当于普通班级的4倍。
这时,袁祉祯在知识接收方面出现了问题,提前上高中的他基础较弱,老师讲课速度太快,自己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于是他每天回家查资料、学习到晚上11∶30,甚至12点。听课时,他更注重思考。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每天只是把老师的笔记抄下来,那会让自己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每当看到新的数学定理,一般人是想着背下来,但袁祉祯觉得背下来很无趣,便会试着自己将新定理推导出来,再看是否能够运用。他花了三四天时间将威尔逊定理推导出来。
与把所有时间花在学习上的“学霸”不同,袁祉祯似乎更加“接地气”。他会为了追剧在视频网站上充会员,曾深夜偷偷看动漫被家长抓住,在课下喜欢睡觉或者和同学聊游戏,也会在集训期间和朋友们一起打篮球。
“我不会计算好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但是我的生物钟会告诉我。”在学校里,袁祉祯按照教练的节奏进行奥数学习,回家后,放下白天全身心投入的奥数,学习英语或陪家人聊天。这种状态逐渐成了袁祉祯的生活常态,已经不需要闹钟或安排来提醒他。
随着孩子的培训、比赛、考试逐渐增多,袁祉祯的母亲选择辞职陪伴他。“进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阶段,是每个参加竞赛选手的梦想,我就想陪着他走好这段路,不让他留遗憾,自己尽力做好后勤工作,关心他的情绪。”
袁祉祯和父母关系很好,经常一聊起天就停不下来,学校里的趣事、电视上的新闻、看到的听到的各种生活琐事、玩了的游戏和看了的视频都会聊。
袁祉祯说,父母从未给自己大的压力,所以自己的心态一直比较平稳。“他们不会刚开始就让我一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而是到了什么阶段再给予相应的压力、相应的目标。”
正是这种比同龄人多一点的稳定,让他初中时在唯排名论的校园里没有沮丧放弃,而是将数学兴趣延伸,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竞赛路。
庄稼 雷宇
谢柏庭:题目做不出,吃饭也没胃口
谢柏庭的父母在上海从事电器方面的生意,他跟随父母在上海就学,到了初二下学期才回到浙江乐清读书,父母很少去学校,对儿子采取“放手式”的教育方式,但谢柏庭并没有因此放松自己,反而比一般的学生更加独立和自律,懂得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16年进入乐清市知临中学后,谢柏庭参加了当年下半年举行的全国数学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预录取”的名额,然而他依然没有放松学习的脚步,在高一上、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均取得年级前三的好成绩。
“很多竞赛生存在偏科的情况,像谢柏庭这样成绩均衡的学生是不多见的。”谢柏庭高中班主任老师说,“除了在数学上有天分外,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和很多学霸一样,谢柏庭也有自己的秘籍——学习笔记本。他在上面清晰记录下主要的知识点和难点、疑点,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
2016年,谢柏庭参加温州市中考,总分为乐清市最高。
“儿子从小就很努力,学习兴趣很浓,对物质方面却没有要求,若题目做不出来,他连吃饭都没有胃口。”谢柏庭的妈妈张女士说,谢柏庭构建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坐标,在他的观念里,只有自己变得优秀,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并与之为伍。
在学校生活中,他会将床铺收拾得很整齐,而且懂得劳逸结合。他最爱的体育运动是跑步,下午第四节下课后他必去学校操场跑上半个小时。谢柏庭认为,适当的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使大脑得到放松,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同学们看来,谢柏庭虽话不多,但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幽默本色,只要他讲笑话,准能逗乐不少同学。此外,在数学学习上,他会帮助其他同学,有时还作为小“助教”,在黑板上解析难题。很多同学认为他思路清晰,甚至有时更胜老师的解题方法。
为了迎接奥数竞赛,谢柏庭到上海参加集训,因为集训地距离上海的家有37公里,坐地铁将近2个小时,谢柏庭担心父母奔波劳累,他安慰父母,他会照顾好自己,让他们不用担心,也不用过来见面,电话沟通就可以。
王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