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也可过好日子
今年年初,自然之友在北京地区招募了21户自愿报名的居民家庭进行节能改造。他们的住房有城区和农村的平房,有板楼、塔楼、筒子楼。自然之友邀请专家为他们量身打造改造方案,以节水、节电、保温隔热、绿化、采用新能源。当天,他们带着各自完成的“低碳”实践,来到展览现场,传递低碳环保理念和技术。
前来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台湾适居协会理事长邱继哲说,低碳生活并不意味着非得节衣缩食,“低碳也可以过好日子。”他认为,21个家庭节能改造的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居家改造设计,可以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节约能源30%以上。
太阳能光电板自动切换
家住北京朝阳区高层居民楼的刘昌峰先生是个公司白领。在他家的节能改造成果中,最让他自豪的是垂直在窗台外的两块黑色太阳能光电板,每块高90厘米宽200厘米。光电板发的电储存在室内的蓄电池里,当充电超过10%,他家的供电就会自动切换成太阳能发电。而当蓄电池电量低于保护值时,又自动切换到市电供电。他的这套装置花了9000元左右,每月能节省30%的用电。
段先生仔细研究了各种太阳能热水器后,发现目前市面最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真空管型的,没法安装在楼房外立面,他因此选择了新一代的分体式阳台壁挂承压式太阳能光电板热水器,挂在楼外窗户下一点都不显眼。
改造成本1~3万元
节能改造需要投入多少?在21户家庭中,有14户投入在万元到1.5万元之间,3户在1.5万至2万元之间,4户家庭达3万元。
邹先生在自家的平房小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庭院灯,还进行了保温隔热、通风等改造,每月的用电量从150度下降到91度。
苏红女士对房屋进行了通风、换气、保温隔热、节电、节水、绿化方面的改造,照明用电节约达95%。
改造后的段先生家,今年的9月1日到10月2日电表走了109个字,而去年同期是228个字;天然气两个月用了31立方米,2010年全年用气508立方米,平均每月42立方米。
自然之友的陈婉宁女士说,他们将在全国十个城市继续推广家庭节能改造,以动员更多的家庭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减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