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市电力线路、变压器频频招致周边市民的“辐射”投诉。我作为电磁辐射测试人员,曾多次携带“电磁场测量仪”赴现场测试。测试数据显示,实测值不到标准限值的百分之一。
一旁监视的市民代表狐疑,觉得我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出具的结论根本不可信。于是,我们请环保局测试人员来现场测试,双方测试结果完全一致。
众人依旧将信将疑。我使出最后撒手锏,拿出上级机构出具的盖有大红印章的测试设备合格证书,展开一摞摞国际、国内规程文件,一点一滴,耐心细致给市民讲解。
良久,市民代表眼神柔和了些,仍兀自嘀咕:无风不起浪,为何别人都说这些设备“辐射”强呢?
时下,因为互联网的入驻,世界俨然成了“地球村”。稍有风吹草动,瞬间路人皆知,况乎“辐射”这等关乎人身健康的敏感词呢?
同事昕妹前些年两次莫名流产。去年30岁出头的她,再次受孕。上自望眼欲穿的公公婆婆,下自表面淡定内心翻云覆雨的老公,都绞尽脑汁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她自己也足不出户在家保胎三月。再上班时,见她腹部隆起,形似怀孕6个月有余。原来老公担心她每天上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电脑为伍,怕辐射影响胎儿,托上海北京的同学买了好几件防辐射服,每天早起一小时帮老婆一件件穿上。里外三层裹上身,“孕龄”虚增三月就不足为奇了。
我看昕妹举手投足着实“吃力”,婉言相劝:别听他们瞎忽悠,电脑辐射还没手机威力大。她不信,我蹭蹭上楼,拿来“电磁场测试仪”现场演示,手机和电脑两相比较,电脑仅为手机的十分之一。
第二天,昕妹就轻装上阵了。得闲时她咬我耳朵,说还是裹了一层,权当予己予家人一个心理安慰。今年6月,昕妹生了个8斤重的大胖小子,眼睛清亮,一看就是聪明娃。
其实,即便是那些防辐射服的生产厂家,其抗击能力究竟有多少伏每米的工频电场或多少微特斯拉的工频磁场,相信他们也没个定数。挂个“防辐射”的名头,只是迎合了准爸准妈优生优育的美好念想——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就靠念想活着,听说能“防辐射”已是感天谢地,哪有闲工夫去考量“防辐射服”的构成,至于那些“高科技”成分是否会对孕妇对胎儿健康构成其他威胁,更是无暇顾及了。
众所周知,一些减肥药,还有“毒奶粉”,短时间内也能达到说明书所言及的“立竿见影”功效。只是几年或十年或更久以后,是否会反过来蚕食人们的身体健康呢?
所以奉劝大家一句,还是要相信科学,别听风就是雨,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