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同为60后,区别在于,他属于65前,而我则属于65后,我们有5岁的年龄差。
35岁前的老公,在我的心里,是一棵倔强的青松。他高大帅气,温文儒雅,待人接物谦恭有度。我个人工作关系的调转、户口的转出转入等系列琐事,以及我们结婚的一切筹备工作都是他一人办理的,我很少参与,不是不想介入,而是无从插手。我常常深感歉意,他却乐此不疲,还调侃着说,连我都成了他的一部分了,何必在意彼此付出的多与寡,感动得我说不出话。于是,我甘心做他树下的一棵草,仰仗他的庇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35岁后的老公,在我的心里,是一株厚重的向日葵。他变得日渐成熟,对工作和生活能做到兼顾。他会为了工作,一连加班几个通宵而不喊苦累;也会为了满足儿子的一道“钦点”大餐,不惜花费半天时间亲下厨房甘当“煮夫”;对于我的工作老公更是百分百支持。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学校里、班级里的事儿总是忙得焦头烂额,老公便分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还甘做我的得力“助教”,偶尔帮我批改作业,查阅资料。我知道,在这个家里,我和儿子是太阳,老公则是那株不断围绕我们旋转的向日葵。他忙碌着,快乐着,充实着……
转眼老公过了45岁,在我的心里,他成了一株遮荫的垂柳。他似乎看淡了一切,“与世无争”的秉性暴露得一览无余。单位评优,明明到手的名额他会拱手让出;外出乘车,对于现在90后不肯让座的怪现象也不再多嘴,而是主动腾出座位让给长者;街头散步,他会极有耐心地挤进拐角处的人群中,为下棋的人观战;偶尔也会骑上那辆老式的飞鸽牌自行车,绕着市内的街路做环城旅行……老公依然顾家,依然热爱他的本职工作,依然间接扶持我和儿子的成长,但他逐渐变得安静起来,如一株垂柳,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阴凉,从不图任何回报。
读着光阴的故事,想着我和老公的未来。50岁,60岁,70岁……愿那时的他,依然是我可以倚靠的一株植物,依然会宠我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