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处有个“小房间”
一名7年前曾接受过剖宫产术的女性因经期延长3年余,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直播现场的电视屏幕显示,患者子宫下段前壁原剖宫产切口处有一个2.5厘米×1.5厘米×1厘米的凹陷,形成一个穹窿状的拱形缺损,局部血管增生,缺损处积聚着陈旧性暗红色的血,好像子宫腔里多了一个独立的凹陷的“小房间”。
2小时手术切“麻烦”
按术前制定的方案,在宫腔镜的引导下,腹腔镜清晰地确定了这个“小房间”的具体位置及其长度、宽度。手术医生下推膀胱,将子宫下段的病灶充分暴露,在腹腔镜下切除了这个惹了麻烦的“小房间”,随后将子宫下端两侧切缘连续缝合。这时宫腔镜下再次探查,原先子宫腔内多余的“小房间”消失了,宫腔又恢复了原先的形态。整个手术在2小时内完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从临床观察看,受此疾病困扰的女性大多因剖宫产术月经复潮后淋沥不净以及不孕而来就诊,这些患者经期可达10-25天不等,部分患者伴有慢性下腹痛或经期腹痛。由于该疾病尚未完全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通常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或宫腔镜电切,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效率也不高。国际上有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治疗的腹腔镜治疗报道尚不多见。
妇产科医院治疗团队根据多年的临床探索,尝试用一次麻醉、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和治疗同步的方法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他们完成的40余例治疗经过半年以上的随访,有效率达90.7%,超过了其他途径的治疗方法,且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优势。
多次剖宫产是“病因”
华克勤教授同时告诫“年轻妈妈”,以他们曾对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中接受过两次剖宫产的比例占42.86%。也就是说,多次剖宫产是憩室发生的高危因素,憩室的严重程度亦与剖宫产的次数直接相关。不要因为图省事,在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要求医生给自己进行剖宫产。为了宝宝和自己的健康,应尽可能选择自然分娩。
首席记者 施捷 通讯员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