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举两个例子来说说前人对此的见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唐诗选》,作者为当时的上海师范学院马茂元教授。《唐诗选》下册十四页,对“江枫”泊注释为“水边的枫树。江南人称水为‘江’”。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约请国内古典文学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撰写赏析文章,文后均有署名。该书认为: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年“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不久前,我去苏州一日游。旅游项目中便有枫桥与寒山寺。
实地观赏:“枫桥”,现属枫桥景区的一个旅游点,它位于枫桥古镇旁边。枫桥景区地处京杭大运河流经此处的一个岛上,它与另一旅游景区寒山寺之间隔了一条河。此河比古运河狭小,可算是古运河的一条支流。枫桥便跨在这条支流上,地处枫桥景区偏东北处。而景区南首另有一座桥,名叫“江村桥”。景区导游及游船船老大(沪籍人员),分别在各自导游中再三强调了“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是指“江村桥”。
至此,我恍然大悟。“江村桥”与枫桥之间近年又架了一座连接枫桥景区一民寒山景区之间的桥。此支流为旅游专属航道,游船则穿梭于北首的枫桥与南首的江桥之间,上了岸可抵寒山寺。
至此,“江枫渔火对愁眠”明了了:诗人(即游子)夜晚登在游船上,见到了江村桥与枫桥之间河面上渔船的灯火,触景生情,忧愁难除(直到听到寒山寺的晨钟——僧人们早课的催促钟声)彻夜难眠。
没有此次旅游,便没有以上新的认知。当然,正确与否尚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考察、查证。但持“江”为“江村桥”观点的,至少在苏州旅游业界是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