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受邀现场听众
本来,周小燕应该到陆家嘴中心绿地的篷房音乐厅,去听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这场“江河湖海·中华美声之夜”音乐会的,她说:“这4位歌唱家虽然不全是我授课培养的学生,但都是我看着成长的优秀华裔歌唱家。所以,只要我走得动,一定要到现场听他们的演唱。”然而,台风“海葵”侵袭申城,上海夏季音乐节组委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紧急商量后,决定把音乐会安排到了电台直播间举办,周小燕教授成了唯一受邀的现场听众。会议室里,周小燕关切地向歌唱家们逐一问候,握着得意门生张建一的手时,她鼓励说:“你们在全世界的歌剧院、音乐厅舞台上已经唱了很多年,表现得很出色。这个台风之夜,在特殊的舞台上对着话筒用歌声相伴所有收音机前的听众,一定会更棒!”
步履淡定身姿优雅
音乐会即将开始,从会议室到直播间的过道里,周小燕穿着半高跟的皮鞋,步履淡定。走在后面的上海夏季音乐节总监余隆看着周小燕教授的优雅身姿,悄悄地对记者说:“强台风侵袭,把一场只有千人的剧场音乐会,变成了一台面向所有市民的城市音乐会。在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上海夏季音乐节不仅要继续给大家带来音乐,还应该像周先生往前走的步履一样,用音乐来传递城市的淡定、优雅和自信!”似乎听到了余隆的话,周小燕教授回过头来嫣然一笑,说道:“还要用音乐来激励大家一起战胜台风,所以,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音乐会。”不到20平方米的直播间墙上,挂着“江河湖海·中华美声之夜”广播音乐会的条幅,屋内除了主持人张民权和王平等工作人员之外,只有周小燕教授坐在椅子上成为现场唯一听众,她的外孙也只能在隔着玻璃的监控室里观看。
电波传向四面八方
电子钟的绿色数字跳到了19:30,音乐会正式开始。在舞台上弹惯了三角钢琴的韦福根,坐到了立式钢琴前挥洒琴声。虽然无须穿演出服,但张立萍和黄英都仔细地化好了妆,就如在舞台上一样站在立式话筒前。从张立萍和张建一的《东方之珠》、黄英和袁晨野的《绒花》,歌声回荡在小小的直播室里,却通过电波穿越风雨传向了四面八方。在演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前,袁晨野告诉说:“这首由陆在易作曲、张鸿西作词的歌曲,是张建一于1983年在央视春晚上首唱的,多年来,我们海外游子听到这首歌就会心潮涌动。后来,陆在易老师又为我写了男中音版本,因此,也成了我在全世界开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在这个风雨之夜,张建一与袁晨野放开歌喉,首次演唱了这首爱国歌曲的男高音、男中音二重唱版本。
随着节拍挥起双手
在歌声中,周小燕教授全神贯注地演唱。当4位歌唱家唱起专为这台音乐会改编的歌曲《上海的力量》时,她还随着节拍挥起双手,就如在指挥一样。据悉,前晚决定了音乐会改在电台举办后,余隆就找演员们商量,建议唱一首激励大家抗击台风、战胜灾害的歌曲。韦福根连夜寻找,找到了《团结就是力量》,马上进行编曲,并把最后一句歌词改写成“向着明天,向着太阳,让全世界看到上海的力量!”尽管歌曲没有难度,但演唱时,每个人都感情充沛,力量十足。该曲唱毕,周小燕教授还站起身来,连连鼓掌,说着“唱得好!”
这次演出一生难忘
随着一首首优美的歌剧咏叹调唱起,市民们通过微博也在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有听众还问起黄英最近的情况,黄英告诉记者:“前些天在美国参加音乐节演出,两天前刚回来。想不到遇到台风,但能以这样的方式参加音乐会,实在是一生难忘。”有的听众还在微博上提起了张立萍在1999年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临时救场主演《茶花女》的往事,让这位如今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歌唱家顿时十分感慨。虽然演员与听众互相不能看到,但歌声把大家连接在一起,通过电波和网络的互动,彼此的心灵流动着温暖,不再惧怕台风肆虐。在音乐会临近结束时,周小燕教授意外地收到了鲜花和蛋糕等礼物。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向这位一辈子培养音乐人才的老园丁,送上了95周岁的庆生祝贺。在4位歌唱家演唱《今夜无人入眠》的歌声中,周小燕教授也兴奋地拍手跟唱,还握着余隆的手说:“感谢歌唱家和钢琴家们,感谢大家,在抗台风的夜晚聆听这台特殊音乐会,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激动。”据悉,今晚和明晚原定在陆家嘴中心绿地篷房音乐厅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出的上海夏季音乐节“蓝色狂想”音乐会和“巅峰伦敦”音乐会,均移至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