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一村
积水已涌入底层楼道
家住志丹路甘泉一村85号的侯先生显得有点无助。他居住的小区已经完全水漫金山,由于住在一楼,候先生担心马上就要“沦陷”。
昨天下午二时许,记者赶到甘泉一村,只见新村门口堆积着几排沙袋,一旁聚拢着不少小区居民。甘泉小区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门前的志丹路地势较高,暴雨形成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入地势较低的地方。
记者涉水进入小区内查看,发现小区里的道路已经完全被淹,像是小河一般,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积水约有三四十厘米深,记者小腿的三分之二浸没在水中,向前进一步都特别吃力。积水已经进到一楼的楼道里,离居民家中仅一步之遥。
居民谢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小区排水系统“脆弱”,窨井中的污水泛出,加上小区内生活垃圾未及时清理,积水十分浑浊,还不时漂浮着垃圾。这时,只见远处一位居民手拿扫帚,努力清理下水道口的垃圾。原来他是84号的居民小组长徐先生。和他一样,不少居民都自发地加入清理积水的队伍。据了解,该处积水影响了约千户居民的正常生活。
居民来电
整晚在家抗洪救灾
昨天下午一时,家住共和新路芷江西路口附近的沈先生致电“夏令热线”反映:“路上的积水已经漫过人行道了,快要涌进沿街的店铺了。”他说,该路段积水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年,每到下雨天,道路自行车道上就会严重积水,最深处可淹没半个自行车轮胎。
“华和路近真华路附近有道路积水,雨水倒灌入附近一个比路面低三米的下沉式广场。”市民陈小姐反映说,该处路面积水可以淹没小腿肚。“路面和下沉式广场的排水系统本身就不好,如今物业公司使用两个水泵抽水,但仍然跟不上雨水倒灌的速度,如果大雨一直持续下去,整个广场都会淹掉。”
张先生这两天整晚都在“抗洪救灾”。因为他家的下水管道比门前的原平路下水管道低近1米,一旦路面积水不及时排掉,便会倒灌到家里来。他家的电器都垫高了将近一米,保护家中电器不被积水浸坏,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积水带电,引发安全事故。
本报记者 陈杰 志愿者 孙文晶 孟文韬 陈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