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海归“鳄妈”与浙江“鳄爸”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快乐生活~~~近期课题组将启动新一轮研究,为扩大野放范围做准备
海归“鳄妈”与浙江“鳄爸”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快乐生活~~~近期课题组将启动新一轮研究,为扩大野放范围做准备
海归“鳄妈”与浙江“鳄爸”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快乐生活~~~近期课题组将启动新一轮研究,为扩大野放范围做准备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归“鳄妈”与浙江“鳄爸”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快乐生活
5年生下近20个扬子鳄“宝宝”
近期课题组将启动新一轮研究,为扩大野放范围做准备
沈敏岚
■课题组的成员在崇明东滩考察扬子鳄的生存状态
■东滩湿地里,可以观察到野放的扬子鳄在活动 本版摄影 徐健
  本报记者  沈敏岚

  驾着手划船,轻轻地滑行在芦苇丛生的水面上,屏住呼吸,尽量不发出声息,小心地用手电在水面探寻扬子鳄的踪迹,如果远处或者不远处,手电有了两个小红点的反光,那就是照到了扬子鳄的眼睛,扬子鳄在向远道而来的志愿者打招呼呢——“呵呵,我在这里呢!”

  今晚,10多名扬子鳄调查志愿者跟着专业人员,开始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做“都市寻鳄人”,增加对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复壮项目的了解,以此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鳄类——扬子鳄。

  据悉,近期课题组将启动新一轮课题研究,此次将对落户湿地公园5年的扬子鳄种群进行全面分析统计,并进行扬子鳄食性调查,分析扬子鳄最喜欢集聚的水域内各类生物分布,适合打洞的岸边条件和有利于隐蔽的植被条件,从中进行扬子鳄食性和它们最喜欢环境调查分析,为扩大扬子鳄野放范围做好准备。

  作为“寻鳄先行部队”,本报记者来到东滩湿地公园,一路追寻扬子鳄落户东滩湿地公园的5个春秋、近2000个日日夜夜。

  东滩湿地入选扬子鳄野放地

  扬子鳄曾经广泛分布在包括崇明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却是全球23种鳄类中最为濒危的种类之一,如何让中国特有的鳄类扬子鳄重返上海?为了保护扬子鳄这一濒危物种,在积极改善现有栖息地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积极扩大野外新的栖息地,包括选择适宜的自然湿地进行野外放归并建立可生存的种群。早在10年前,上海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就开始了漫长的“引扬子鳄回上海”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从扬子鳄的历史分布和变迁中大胆猜想,上海崇明东滩地区也许适合扬子鳄的生存。为了深入研究崇明岛重新引入扬子鳄的可行性,2001年至2003年,课题组曾先后6次到东滩湿地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湿地现存的环境基本符合野生扬子鳄生存繁衍的需要,而通过人工改造现有环境,将使之向着更为有利于扬子鳄生存的方向发展。

  2007年6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东滩国际湿地有限公司和国际野生生物学会组成的中美联合课题组,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内开始研究野外放归扬子鳄课题,目的是在崇明东滩建立一个长期可维持的健康种群,为在我国更大范围重新引入扬子鳄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经验。选取的放归地点——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外围,是个约2公里宽、1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总占地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放归地点位于公园内一个6万平方米大小的池塘。

  “远亲”交配优化后代基因

  扬子鳄野外种群恢复课题启动后,科研人员从美国迪士尼动物王国旁的自然保护区引进了3条海归扬子鳄,又从浙江长兴挑选了3条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扬子鳄,2雄4雌共6条扬子鳄一起落户崇明东滩,开始了扬子鳄“游”回崇明的科学实验。

  最早参与课题研究的东滩湿地公园有关人员介绍说:“扬子鳄是中国特有鳄鱼,上世纪50年代,扬子鳄作为‘友好使者’远涉重洋到了前苏联,它们的后代又辗转到了美国,并处于完全野生的状态。5年前,3条‘旅居’美国的扬子鳄与浙江‘土鳄’组成新家族一起来到崇明,这样‘远亲’交配可以优化后代基因,提高遗传多样性,最终实现把扬子鳄带回原有分布区的目标。”据悉,当年定下的项目最终目标是用10年时间,使扬子鳄种群达到较大规模,届时,扬子鳄将重新“游”回崇明故里,如在湿地湖泊和芦苇荡中划船,随时可能与扬子鳄不期而遇。

  来到崇明东滩的第二年,美国的“鳄妈妈”与浙江的“鳄爸爸”产下了15个鳄蛋,经过一个冬季,有6个“鳄宝宝”成活。第三年的10月,湿地公园科研人员又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两个已破壳的鳄蛋壳,一个完整的鳄蛋,至少又有两个“鳄宝宝”诞生。今年5月份,东滩湿地工作人员又观察到了一条仅20多厘米长的幼小鳄鱼,肯定是近年的新生儿。5年来,研究人员至少观察到了16条小鳄鱼,最多的一次,一个区域内同时观察到了5条鳄鱼,由此,研究人员判定,目前东滩湿地公园内至少有10多条扬子鳄快乐地生活着。项目第一个目标——繁衍后代、逐步扩大种群已成功实现。

  让扬子鳄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外已十分稀少,研究人员自然像对待宝贝大熊猫一样“宠”着它们。然而,课题组却认为,引扬子鳄入崇明东滩,目标是让扬子鳄重返上海,这就需让扬子鳄完全适应野外生存环境,过生存关,不能娇生惯养,而是要最少的人工干预,最大的自然生存锻炼。

  刚引鳄到崇明时,浙江方面不放心他们饲养的鳄鱼:一定要给鳄鱼喂食,因为它们已习惯“饭来张口”。而课题组则坚持鳄鱼自己觅食。东滩湿地公园则采取了折衷方案,买来20只小鸭子放在水中,见鳄鱼也没啥兴趣就终止了人工喂食,完全让鳄鱼自己觅食。扬子鳄来到上海的第一个冬天特别冷,有几个“鳄宝宝”没有跟着妈妈一起打洞冬眠,这可急坏了部分科研人员:“快快把‘鳄宝宝’抱进人工暖房越冬,万一冻死了怎么办”,然而课题组最终“狠狠心”:随它们去,让它们自己想办法过冬,冻死了也是实验项目需承担的后果。结果第一年出生的15个“鳄宝宝”,有9个没能挨过冬天,但这在科研人员看来却是“不错的成绩”,因为在自然界,新生鳄鱼的成活率是10%。而且这样的“狠心”在第二年冬天见到了成效,所有的鳄鱼在冬季没在水中露脸,它们都已学会“自力更生”打洞冬眠了。

  东滩鸟多,大个子苍鹭是“鳄宝宝”的天敌,一不小心,可能苍鹭一口就叼走一个“鳄宝宝”。有人建议在湖面上张网,给鳄鱼打上“保护伞”,课题组还是很“淡定”,随它去。最终,东滩湿地公园没有张网,只是加强了巡视,还好有密密的芦苇荡遮住了视线,至今没有发现有苍鹭叼走“鳄宝宝”。

  刚进行野放时,研究人员在6条扬子鳄身上都安置了信号发射器,可以接收到信号,进行扬子鳄“定位”,时间长了,发射器电源耗光了,不再发射信号。“要不要抓了扬子鳄进行重新放置?”研究人员最终放弃了这一设想,“现在观察鳄鱼完全靠研究人员划着船,用双眼进行搜索,判断鳄鱼大小,就是通过夜晚观察到的两个小红点的间距来推断,小红点是鳄鱼的眼睛,间距大自然就是成年鳄鱼,间距小,就是小鳄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教育·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家装之窗
   第B14版:家居装潢
   第B15版:地产新闻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5年生下近20个扬子鳄“宝宝”
伤心事 两条扬子鳄误入“地笼”被憋死 好消息 十公里外发现小鳄鱼振奋人心
扬子鳄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新民晚报焦点A055年生下近20个扬子鳄“宝宝” 2012-09-07 2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