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军界瞭望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对称战术”让美军在海外战场应对失措
风云

    ■图为受训的阿富汗军队士兵,由于接连遭袭,驻阿美军停止训练阿军新兵

    9月29日,一名驻阿美军被阿富汗国民军射杀,令驻阿美军死亡人数上升至2000人。驻阿美军司令约翰·艾伦在第二天播出的新闻访谈节目中说,此类事件简直让他疯掉。

    2012年对一些军事强国来说似乎充满失落,出兵打仗没能取得一场决定性胜利,反而损兵折将;武力威慑也没能压服任何一个对手,反而让对手士气大涨。那么,究竟是什么手段搞得军事强权灰头土脸?美军的答案是“不对称战术”。

    关于“不对称战术”,《美国陆军作战手册》给出的描述是:“(不对称)主要涉及美军与其他国家或武装集团在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作战原则、作战实力和价值观方面的区别”,不对称作战的目标是“在寻找敌方弱点的基础上创造作战能力,以其攻击敌方并破坏敌方战力”。

    《华盛顿邮报》报道,今年美军在许多武装冲突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攻击”,尤其是当敌对国家的正规军被迅速击溃后,大量民间反美武装运用简陋的武器,让美军陷入了游击战的泥潭。更糟糕的是,美国纠集盟友,耗费巨大代价组织的大规模军演也未能对伊朗和朝鲜产生预期效果,反而刺激他们用更激进的“不对称战术”还击,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形象蒙尘。

    游击战让美军伤心

    对美军来说,2001年只花几十天时间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辉煌胜利已被愈演愈烈的游击战所掩盖,美军企望尽快班师、脱离泥潭。

    拿破仑曾说过:“哪怕只是用柴刀和锄头武装起来的农民暴动团,军队也很难对付”,更何况如今在阿富汗与美军叫板的游击队大多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圣战者”。阿富汗游击武装主要由四类人员组成:一是塔利班骨干;二是逊尼派反美武装;三是什叶派反美武装;四是外国圣战分子。阿富汗游击力量的扩大化和复杂化让美军担心,尤其是前三类组织已出现联合打击美军的趋势。美军虽然竭力镇压,但依然无法遏制抵抗力量的“零敲碎打”。

    在战术方面,美军也是笨招频出。由于“驴车战术”逐渐成为反美武装的新招法——将火箭筒伪装在阿富汗随处可见的驴车上,抵近袭击目标后从容发起攻击,美军不得不到处拦截搜查驴车,不仅费时费力,也突显出美军的无能形象。

    正当美军试图“以夷治夷”,依靠近年来招募和培训的阿富汗国民军和警察打击反美武装时,频繁发生的“绿袭蓝”事件(穿绿色军服的阿富汗国民军和警察袭击穿蓝色服装的北约部队)使不少美军士兵惨死于“友军”枪口之下,让驻阿美军防不胜防。为此,美军不得不宣布暂停与阿富汗士兵的所有联合行动。

    法国将军文森特·德波特称:“美国武装力量所擅长的经典常规战争已经死亡,而反叛者喜好的游击战却只是开了个头,他们有的是时间等着美军自己放弃战争。”

    伊朗“不对称备战”

    与阿富汗毗邻的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随着伊朗核工业发展,美国和以色列一方面提出制裁方案,一方面“划出红线”,伊朗则“照方抓药”,针对美以两国最害怕的战略领域进行“不对称备战”,成了让美国和以色列既恨又怕的“刺猬”。

    今年3月以来,伊朗连续举行了代号为“神圣先知”、“曙光”、“佐勒菲卡尔打击”等大规模军事演习,先后动员了10余万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参加,大批新式武器显示了强大的威力。特别是围绕封锁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课题,伊朗军方拿出了袖珍潜艇、超高速鱼雷、反舰导弹等诸多撒手锏,显示伊朗有能力凭借现有军力封锁或半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通过引发全球能源危机给美国造成压力。

    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还公开提出“火力地带”理论,他宣称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装备有超过1500枚弹道导弹,能够打击以色列和所有驻中东地区的美军部队,如果伊朗核设施遭到美国或以色列的军事袭击,那么“从特拉维夫到巴林,将出现一片火海”。为证明自己不是在吹牛,8月中旬,伊朗革命卫队从卡尚沙漠中发射了10枚征服者―110型弹道导弹,准确击中150公里外的目标,导弹爆炸后留下众多直径达12米、深6米的巨大弹坑,足见威力巨大。瓦希迪自豪地表示,伊朗有能力大批量生产这些弹道导弹,“就像生产小汽车一样快。”

    伊朗总统内贾德还签署法令,让100万志愿者组成的民兵武装纳入正规军和武装警察编制。有消息称,伊朗还组织了大批“圣战人员”,秘密潜入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发生战争,这些小组就会在敌军后方展开大规模破坏行动。英国《简氏情报评论》指出,美国并非不想武力解决伊朗核设施,但现实情况却让它投鼠忌器,鉴于长达十余年的反恐战争已令美军付出高昂代价,美国不愿意再被拖进另一个巨大泥潭。正如美国《华盛顿邮报》所言:“美国被阿富汗这条绞索给束缚了,而绞索的松紧扣握在德黑兰手里。”

    研究“不对称战术”

    今年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试图界定和描述不对称作战的文章,其中最出彩的两篇分别由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斯蒂芬·迈茨和退役美国陆军中校科林·格雷所著。他们都进行了深入思考,但重点不同。格雷侧重于非常规力量,如恐怖组织以难以预料的方式进行破坏,他描述了此类威胁的产生方式和应对方法。迈茨则在文章中更多地涉及国家间的不对称对抗,更具应用性。

    综合格雷的观点,迈茨得出了更简捷的“不对称”定义:“战略性不对称是指运用某些差异对敌方形成优势。”他进而列举了六种主要形式的不对称:涉及不同作战概念的作战方法、技术、作战意志、源自不同价值系统的名义、组织结构、耐心。

    与其说不对称是一种新作战方式,倒不如说“形成不对称”是美国在当代战争中面临的难题。不对称作战的目标是在寻找敌方弱点的基础上创造作战能力,利用它攻击敌方并破坏其作战能力。经典战例之一是日本1941年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此战之前,日美双方军事指挥人员都认为,日美冲突将以“舰队对决”解决。随着日本航母舰载机摧毁了停靠在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上述“舰队对决”的构想彻底消失。日本用局部航空作战优势,攻击美军薄弱环节(驻泊的无防御舰队),由此取得的战果使其一直到中途岛海战前都保持了战略主动权。风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深度报道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周刊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济空战鹰实弹演练 精确命中海岛目标
“不对称战术”让美军在海外战场应对失措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周刊B01“不对称战术”让美军在海外战场应对失措 2012-10-04 2 2012年10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