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2013年01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水闸肯定能评上鲁班奖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记
乐梦融
  昨天,上海首个遗址博物馆——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与观众一起进馆参观,并慰问文博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该博物馆将成为上海第一个青少年考古教育基地。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开放前,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等一行专家带领媒体参观了这座博物馆。

  原味呈现

  步入博物馆,坡道一路通往地下,水闸、石板、木桩秩序井然地分布,而这就是700年前的原貌。水闸的入口似元代金元宝的曲线型,两根悬挂闸门的梁柱,在遗址内屹立不倒,悄悄述说着上海的前世。

  木桩、木梁、木板、石板构成了水闸的主体结构,大块的石板与石板之间,用铁榫铆接,工艺水准相当高超。

  地下空间一角陈列了原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包括陶罐、瓷器、瓦当、铁钩、铁钉、钱币等。墙上展示出木桩、木梁、木板和石板的排列剖面。上海博物馆考古专家何继英介绍,这是对水闸原址原貌的原味呈现,展览陈列的展品,均为原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在文物残片基础上的修复品。

  钦佩先人

  当年水闸建造工程的领军人物是任仁发,字子明,号月山道人,上海青龙镇人。根据任仁发的生平推断,此闸建于公元1324年前后。喜欢美术的观众或许熟悉其人其作,此次上海《翰墨荟萃——美国藏五代宋元书画展》中也有其画作《九马图》。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是他领衔建造的元代十大水利工程之一。任仁发著《水利集十卷》中提到,他先后于1304、1308、1324年奉命在吴淞江上建造6座水闸。

  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大为惊叹,无不钦佩我们的先祖建设者,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倾注的心血,让这座古闸至今屹立不倒。水闸下部,木桩林立,每一根木桩都恭恭敬敬地写有编号,证明每根柱子是从何处运送而来,应该放置在水闸何处。有些木桩上还能见到巴斯巴文(蒙古贵族文字,现几乎失传),足见施工之条理清晰。墨迹在水中浸泡了700多年后,目前依旧清晰可辨。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水闸的建筑水准比起今天的很多建筑毫不逊色,先民科学的现场管理水平、尤其是建闸时的态度可能更加认真。陈燮君开玩笑道:“要是这个水闸来参评鲁班奖,肯定能评上!”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特别策划
   第A05版:特别策划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旅游·城市
   第B02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0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4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隆冬申城剧场飘荡温暖音符 辞旧迎新之际旋律寄托祝福
这个水闸肯定能评上鲁班奖
故宫今公布首批藏品目录
浪子歌声依旧动人
介绍名家不可马虎
《彭鸣亮画稿作品展》今在上图开幕
“海上风”画展吹新风
剧翼国际写作计划剧本征集启动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这个水闸肯定能评上鲁班奖 2013-01-01 2 2013年01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