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育儿有招
1岁之内 先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陆梓华
■ 多多,你做好准备成为懂事的小男生了吗? 叶聆 提供
  宝宝从一岁左右开始,能跑会说了,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张。面对宝宝们形形色色“不听话”的表现,家长们该如何巧妙应对?本期《育儿有招》请来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网主任、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和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主任助理忻怡,听他们讲巧妙应对“叛逆”宝宝的好方法。(请关注每周六上海教育电视台16:05《育儿有招》节目)

  建立规则意识

  很多爸爸妈妈都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在早教中心或者游乐场,结束时间到了,宝宝却怎么叫也不肯走。这时,唐唐爸爸会说,“停车时间到啦,现在走可以省10块钱停车费哦!”晨晨妈妈则会奖励一朵小红花,“诱惑”宝宝快点走。

  忻老师认为,这些方法还不能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宝宝并没有建立“时间到了,我必须离开”的规则,而是形成了“有小红花我才离开”的思维方式。在早教中心,忻老师的小方法屡试不爽,值得家长借鉴。通常,遇到不愿离开的宝宝,她会请爸爸妈妈先离开,由她来陪伴宝宝。通常,宝宝很快就会发现熟悉的大人不见了,这时,忻老师再拉着他去找爸爸妈妈,宝宝立刻就起身了。忻老师建议,在“假装”要走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边走边回头,否则宝宝会很容易察觉到你的犹豫不决。

  茅老师强调,要在宝宝1岁以内就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例如,安排一日作息时不要随着宝宝的性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宝宝知道,在家庭环境中,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满足。

  蹲下来理解孩子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像发“人来疯”一样手舞足蹈,怎么也停不下来;一两岁的孩子,在早教中心怎么也坐不住,东看看西逛逛,让爸爸妈妈为他的专注力着急。宝宝这些被家长视为“出格”的举动,在忻老师眼中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了解他真实的想法,是忻老师给出的答案。

  例如,1到2岁是宝宝形成自我意识,和周遭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去琢磨去感受,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一两周之后,等他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他自然会安静下来。家里来客人,宝宝热情迎客、表现自己并不是坏事,如果大人可以事先多想一下,这段时间宝宝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或者在给予宝宝充分的肯定、赞扬后,再让宝宝自己玩,比简单地叫停要管用得多。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春运直通车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6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7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8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市场之窗
   第B19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0版:市场之窗·评比
1岁之内 先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自闭症儿童更需要好伙伴
小朋友锻炼要量力而行
7-9月娃娃智护训练操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151岁之内 先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2013-01-30 2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