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朱老师讲习作~~~何不抓住时机创设预案提升作文水平
朱老师讲习作~~~何不抓住时机创设预案提升作文水平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老师讲习作
寒假是出精彩故事的季节
何不抓住时机创设预案提升作文水平
朱丽春
  小区的场地上传来越来越多孩子们活动的欢声,寒假到了。 寒假是出故事的季节,历年来,看到过许许多多孩子们,记录过的寒假生活的精彩作文。

  寒假天冷,可冰天雪地也是孩子们最欢实的时候。

  寒假有节,国人最隆重的春节,传统年俗对孩子们是有永恒的吸引力的。

  寒假有人,亲友欢聚,送往迎来,为孩子们增添了充实的欢乐。

  寒假有闲,大人孩儿一起放假,孩子们多了许多亲切体验。

  既然一定会有新鲜的故事、好玩的故事、开心的故事出现,我们何不做些预案,让孩子们在参与生活时多一个心眼,有一点计划,在过好寒假时,写下几篇有进步的作文呢?  任何事物,都是双向的。有来就有去;有上即有下;有正亦可反。少儿习作也一样,我们要让学生有写作能力,要培养孩子在平凡而纷杂的生活中,去发现值得记录的生活故事,提炼出思想价值。一般我们总是追赶着生活内容,在已成过去式的生活内容中去发现合适的写作材料。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指向。我们明确地告诉学生,未来的这里有鲜活的习作内容,这里有好听的故事,这里有感人的亲情,这里有热闹的情景。有很多人在这里获得了习作进步的宝贵经验,你也能有所作为。

  让孩子们自己创设预案

  在一个班级里,老师正在动员孩子们为寒假生活做些准备,同时也为寒假作文做好准备。

  老师问学生:“你们向往过寒假吗?”来自学生的反应:一片欢腾声。

  老师继续问:“向往怎样的寒假生活呢?能不能每人写下一个向往的内容来,让我看看,好对你们有所了解,有所帮助。请在五分钟内完成。”

  于是,我们读到了40小段记录孩子们内心对寒假生活内容的希望。虽然写得简单粗糙些,但很赤诚。

  孩子们的向往大概分以下几类:

  第1类,向往过春节的节俗。写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占了全班三分之一。

  有几位长期练书法的学生,都准备回家写春联、贴春联。有一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写了自己已有多本关于对联的书籍。其中有几幅是自己十分喜欢的、送人特别合适的,已熟练多时了,要在寒假里好好写一写。因为去年前年将春联送亲友时受到热烈欢迎,今年写得更拿得出手了。特别是已写好了送给老师的一对。

  还有一位写自己要在家里所有的门上,根据房间不同的功能,写上不同的新春祝福。老师赞扬他们学以致用、传播文化的精神。

  有一位同学打算继续向奶奶学剪窗花,去年妈妈已学得较好了,可是自己学得不如妈妈,今年趁奶奶来住几天时,好好学几手。要趁寒假一开始,就准备好各色纸张,准备剪些好作品,当贺卡送给老师和同学。

  有好几位同学写了自己喜欢学下厨,参与做节日菜肴和点心。做汤圆,做饺子,做春卷都有写到。喜气盈盈的,读了让人高兴。

  有一位同学写了自己准备给所有的长辈发红包。为此,他已经攒了整整一年了。因为他已经在去年尝试过一回,当长辈们从他手里接过红包时,他内心的欢乐无与伦比。老师建议他今年把这件感恩之事做得仪式化些、隆重些,不光是发红包,要用语言或文字告诉长辈,自己为什么要有与众不同的此举。

  第2类,向往与家里亲人一块儿玩。有几位同学特别盼望大家庭聚会,堂姐妹表兄弟一起谈笑游戏、互送礼物、一块儿到小区打篮球、在厅里用排球规则托气球、吹鸡毛,家里一些年轻的长辈,被孩子们点名思念。

  还有一些玩,看上去节味不浓,但确实是孩子向往的。有同学等着与爷爷下棋,因为爷爷向来是高手,自己趁寒假住在爷爷家,可以好好拜师,提高水准。

  有写要与爸爸赛二十四点,因为觉得已经有能力与爸爸抗衡了。有写要跟妈妈学踢毽子,因为妈妈什么花式都会踢,学会后肯定可以在同学面前“露一脚”。

  还有写要全家一起逛大型超巿,同样的情景发生在一年以前,今年想自己做主买年货。

  第3类,写了家庭里的安排,跟随父母回家乡、去旅游。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的预案,老师组织了一次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的神情是轻松的、开心的。当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将这些预案,努力变成真实的生活,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写成作文。学生们并无反感,相反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反应。

  帮助孩子们创造生活

  “创造生活”,今天我们在这里,有一点大词小用的意思。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写寒假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我们先将一件事有意识地设计一下,让孩子实践一下,在实践中让孩子观察和体验一番,然后请他们记录下来。

  譬如,碰到下雪天了,地上积起雪来了,我们带着孩子去扫雪,为社区邻居开出一条通道;我们在阳台或花坛边滚出雪球,堆出雪人,并且有创意地美化它。相信孩子们对这样的美事一定乐而不疲,家长要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去动手做,动脑写。在学校里时,老师一定会利用好这些大自然的恩赐,如今,孩子在家过假日,家长就要多费心思了。

  有一些家长是很有创造的意识和策略的。

  小骐的爸爸爱读书,也希望孩子爱读书。每当假期来临,总要郑重其事地带孩子逛一次书店。而且每次逛不同的书店,让孩子得到不同的感受。这次到了一个大书店, 在书店里,他让孩子自由选书,不加干涉。但又事先约法三章。

  第一,必须选五种不同类的书。这个要求的结果是:让孩子观察到了书店摆放书籍的归类方式,他会主动地思考到哪里去找自己心仪的书。正是在此时,他打开了读书的眼界,避免只买一类书,读书兴趣一开始就受局限。

  第二,一定要给妈妈带一本书回去。这个要求的结果是:孩子会主动地思考,妈妈平时的喜好,阅读的趣味。怎椫的书会适合妈妈。在寻觅书本的过程中试图了解妈妈,增添了母子的亲近感。

  第三,预先设一个付款标准。这个要求的结果是:孩子挑书时,不但关注自己的阅读兴趣、当然更关心书本的内容,同时要考虑支付的能力。因此会斟酌再三,千挑万选。

  有了以上买书经历的孩子,回家后在家长的陪伴下,写一篇《买书记》,应当是有跌宕起伏之感的吧。

  聪明的家长育儿并不步步为营、并不喋喋不休、并不声色俱厉,他们与孩子共同讨论出规矩和守则,充分地让孩子去实践。然后共同来承担成功和失败、或者部分成功和失败,共同来总结经验。他们的预案做得好,创造能力强,孩子长进大。聪明的家长各有千秋,限于篇幅,仅举一例。

  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朱丽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春运直通车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6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7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A28版:民生上海·浦东篇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市场之窗
   第B19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0版:市场之窗·评比
她不相信“人生会输在起跑线”
寒假是出精彩故事的季节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内外B16寒假是出精彩故事的季节 2013-01-30 2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