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著名收藏家颜明先生邀约了上海著名收藏家卢慧小姐和颜玉歧先生,最近在扬州博物馆连袂举办“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这次展览共遴选了130余件(套)作品,时间跨度近千年,基本涵盖了浙派、吴门、娄东、虞山、常州、金陵、扬州、京江、海上等众多流派,包括海上近现代的名家,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江东地区书画艺术代有传承、多彩多姿的辉煌历史。
江东地区之所以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连续不断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这与江东地区在中国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六朝时期。从三国孙吴政权对江东地区的初步开发,到东晋南朝时期对江东包括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从西晋末年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到盛唐发生“安史之乱”;从北方人民避乱播迁,到“靖康之难”,宋室偏安,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持续东移南移,最终确立了江东地区在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
在民族大迁徙、人口大转移的条件下,中原文化与江东本土文化的交流碰撞,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佛教的传入,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土的文化艺术,进而融合成具有更高层次,更加丰富,更为成熟的华夏文明。与六朝阴暗沉闷的政治气氛相比,文化环境则显得活跃而宽松。人们面对北方胡族入侵的压力和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形成的政治险恶,更乐于对艺术生活投入专注的情感,并创造出一系列富于士人精神气息的艺术作品,产生了一批以书法绘画见长的艺术家。在书画艺术领域,六朝书坛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创的流丽遒劲的新书风,并发展成为庞大的“二王”书法体系。在六朝画坛,则诞生了被誉为“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而顾恺之《魏晋胜流画序赞》、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录》、孙畅之的《述画论》等著述的相继问世,基本形成了中国艺术理论的系统和艺术精神。
六朝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进步为唐宋时期中华文明步入巅峰阶段提供了直接的影响和强大的动力。它既开创了“江左风流”的先河,奠定了江东地区的文化艺术地位,也拓展了“江左风流”的文化外延和内涵,成就了“江左风流”的经久不衰。而本次展览恰恰就是从一个侧面,通过古代书画作品来诠释这一历史现象,见证六朝之后江东地区历经八个世纪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和成就。
当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民间收藏人士收藏、研究、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正在逐渐地释放出来。民间收藏的民族艺术瑰宝作为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重视和积极的利用。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博物馆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联合民间博物馆和收藏家,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这部分社会资源举办展览,不仅是解决国有博物馆,特别是地方博物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有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观众的重要选择。
颜明先生是扬州博物馆的老朋友。2006年9月,他慷慨提供个人收藏的明清书画精品近百件(套),应邀在扬州博物馆举办了“明清书画集粹———海上澄远楼收藏展”,在苏沪两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1年4月,在他大力支持下,江苏太仓著名收藏家邵友红、顾雪琴夫妇在我馆成功举办了“娄东画派特展”。2012年,颜明先生又联络上海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先生和应明先生在我馆举办了“海上生明月———宋元明清书画精品展”,在收藏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去年年底,他又邀约了上海著名收藏家卢慧小姐和颜玉歧先生,策划于今年3月至5月在扬州博物馆连袂举办“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
(作者为扬州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