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中山的四物汤
钟洁玲
  ◆钟洁玲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的美食之乡,他爱吃懂吃。据说他创过“四物汤”。这四物汤不是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古方,而是木耳、黄花菜、豆腐和豆芽。 

  这四种素菜至为家常,简单营养,关键是它们尤其搭配。搭配就是味道互相碰撞出美味来。煮这道菜有个讲究,不是一次全部倾入,而是先后有序:镬红爆香姜丝蒜丝,先放木耳,后下黄花菜,再放切成块状的豆腐,最后是豆芽。 

  木耳补气补血,润燥利肠,含蛋白质、甘露聚糖和多种氨基酸,能润肺抗衰老;黄花菜富含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健胃补脾又通便;豆腐豆芽为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有“肉类之功”而无“肉类之毒”。 

  这四物相撞,质感不同,却相辅相成互为补足。这样的什锦素菜,斋而不寡,色彩鲜艳,拼配巧妙,食养同源——这是中国菜的伟大之处。1918年前后,欧美人还不懂这种吃法,也不知道这样能养生,他们一斋就寡,只知道蔬菜+蔬菜,结果滋味及营养都偏缺,反而伤害身体。 

  偏偏西方列强一直缺乏自知之明,还把中国人吃猪红视为野蛮粗恶,以此歧视我们。医学却证明,猪血含大量有机之铁,吃它既营养又科学。还有,美国人最初也看不惯中餐馆的酱油,怀疑那褐色液体是有毒物质,为此底特律市还发出过禁令,真是贻笑大方!后来发现,酱油不但不脏不毒,而且营养接近牛肉汁,禁令遂又废除。 

  孙中山曾患严重的消化不良。他学的是西医,按西医的方法调理:肠胃不好,就吃些容易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汁、粥糜,不碰硬物。奇怪的是,这样吃法导致胃痛加剧。不得已,他去东京就医,幸遇良医高野太吉,高野先生自创一套“抵抗养生论”,类似中医养生原理,坚信人体自有大药,要靠食物疗法唤醒它。高野教他不要吃流质,即所谓易消化之物,而改吃硬物——纤维多且粗糙的蔬菜水果及硬饭,即“筋多难化者”,加少量的鱼,如此唤醒昏睡已久的肠胃消化功能,“使自发力”。结果消化不良之顽症消失了。 

  因为精通饮食之道,孙中山连强国兴邦这种宏大话题都以饮食为例,顺手拈来。上述故事出自《建国方略》第一章,这一章的标题是“以饮食为证”。1918年前后,中国唯一能排在世界首位的,在孙中山看来,是饮食之文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影视地带/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家装专刊
孙中山的四物汤
甪直游
巷口
无题(302)
暮春三题
没有办公室
猫店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孙中山的四物汤 2013-05-05 2 2013年05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