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潦草 笔迹相似
5月20日,奉贤公安分局青村派出所民警小吴例行走访了辖区内一家二手金店。在翻看营业账本时,两条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一条是4月18日,一名顾客以7000余元的价格卖出一根男士金项链;另一条是5月12日,另一名顾客卖出一根心形吊坠的女士项链。两条记录后都有顾客留下的身份证号码和签名,“签名很潦草,几个圈几条线组成,但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两个身份证号码也只有一位之差,显然是故意报错的。”小吴判断,两条项链的卖家是同一人,且此人在一个月内先后卖掉两条贵重的项链,还故意隐瞒真实身份,背后必有蹊跷。
经走访调查后,警方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了同一人的身影。而且,令小吴惊讶的是,这个人,他竟然认识!原来,4月15日,小吴在街面巡逻时曾见过这名男子。当时,对方背着一个硕大的包,独自一人行走在马路上。这名男子姓张,26岁,自称从安徽来沪见老乡,本应坐车去松江,不料坐错车迷路了,身上又没有钱。民警发现,张某的大背包里装着衣服被褥。“当时询问下来,没有发现任何不妥,所以我就给了点车费,指了路,让他走了。”小吴说。
避重就轻 终被识破
由于掌握了张某的身份,警方立即展开布控,并在本月初于松江一间网吧内抓获张某。在审讯之初,张某咬紧牙关什么都不说,民警出示有力证据后,他才松了口,说项链是在一辆公交车上扒窃得来的。张某说的是真话吗?为了验证,小吴翻阅了这两个月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公交车失窃案的报案材料,没有一条能和张某的口供对上。
张某在撒谎!小吴感到,谎言的背后肯定藏着更大的罪恶。在将调查范围扩大到所有侵财类案件之后,果然,在一份5月11日发生在奉城地区的抢劫案的笔录中,发现了赃物是“心形吊坠”金项链的描述。
那么,另一根男式项链又是从何而来?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后,小吴在4月8日发生在奉城地区的另一起抢劫案的证据中,发现了张某的身影。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20多个小时不肯开口的张某终于崩溃了。
持刀抢劫 连犯两案
26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某从安徽来沪不久,没有工作、没有住处。4月8日晚,他在奉城地区的街面上尾随一名男子,用刀顶住对方,抢得男子脖子上的金项链一根。张某作案时戴着帽子和口罩。4月15日小吴在街上遇到他时,张某还没来得及将金项链销赃,但也没敢带在身边,而是藏在网吧电脑桌底下。
5月11日深夜,张某故伎重施,蒙面进入奉城地区一平房内盗窃,被女主人发现后,张某再度持刀威胁对方交出家中全部金饰品,劫得铂金戒指一枚、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各一。张某听人说黄金可以用牙齿咬来鉴别,便以为铂金戒指不值钱,直接扔进了路边的水沟里,后被警方顺利寻回。最值钱的金手镯被他卖给了另一家二手金店,但张某被这家店的老板“坑”了,30多克的手镯才卖了3000多元。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