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清晨出行的乘客提供服务,过去9年里老高每天5点多就赶到地铁站,为不计其数的乘客解了燃眉之急。
每天轨交站内“上岗”
家住万邦都市花园的高成林年届八十,有早起晨练的习惯,正是一次晨练中的偶然发现开启了他退休后的“第二职业”。
2004年的一天清晨,高成林散步到龙阳路地铁站内,正巧看见几名乘客站在自动售票机前不知所措,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工售票窗口要上午7时才开始服务,他们不会操作只能望机兴叹。“龙阳路站连接磁浮线,来这里乘车的不少都是游客,既不熟悉路线也不懂操作机器,就由我来填补售票人员上班前的这段空白。”有了这样的想法,老高开始天天往地铁站跑,默默站在售票机前,观察年轻人是如何点击屏幕操作的,随后再亲自实践。
从此,高老伯每天4点多准时起床,天不亮便从家里出发,在首班车到达前赶到地铁站。直至早上7点钟,地铁售票人员上班时,他才安心地“下班”离去。
熟记线路有问必答
“师傅,石龙路怎么去。”一名拎着大包小包的男子向老高求助。“你坐到中山公园换乘3号线,下去6站就是。”听完老高的讲解,男子连声道谢。“去虹桥机场该怎么乘?”老高脱口而出:“2号线能到2号航站楼,去1号航站楼得换10号线。”
无论哪个站点,老高都能不假思索报出路线。原来,为了给南来北往的乘客指点迷津,他专程买了本上海市交通地图,利用业余时间熟记。如今全市13条轨交线的289个站点及各站区间的票价,老高都能记得滚瓜烂熟。
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老高又有了新发现,“到龙阳路站乘地铁的不少乘客是南汇本地人去市区看病,常常有人打听去各大医院的线路。”为了准确答疑,老高专程坐车一个个站点实地探访。几个月下来,全市十多个有名大医院的具体方位、离地铁站的距离、该走几号出口等情况,他都烂熟于心,有问必答。
义务服务坚持9年
“老高侬早,今天哪台机器要修?”临近7点,检修售票机的地铁员工上岗。“10号机有点问题,这台也不大好。”听完老高的“汇报”,员工赶忙检查。老高说,站里所有售票机有什么“头疼脑热”他都知道。
老高说,有些人忘带零钱或只有纸币,他会主动上前为其掉换小额零票或硬币……如此周到的志愿者服务,令历任地铁站长和工作人员赞誉不已。
这样的义务服务,高成林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9年,3000多个清晨里来来往往的乘客见证了这份持之以恒。“只是举手之劳,能为人帮点忙提供方便,是我最大的欣慰。”高成林笑着说。
本报记者 曹文清 通讯员 杨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