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会晤,一场晚宴,一起散步,会晤和交流的时间加起来超过八小时,引发全世界瞩目的加州庄园“习奥会”虽然已经落幕,但中美两国媒体几乎一致认为,这场峰会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今后的走向,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习近平和奥巴马会晤涉及的诸多议题中,中美经济关系无疑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经济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而奥巴马也承认,两国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华尔街日报》称,“习奥会”标志中美经济关系迎来转折,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将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
两国经济正处在微妙转折点上
《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这次峰会注定写入历史,除了与众不同的会晤形式外,两国目前的经济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上,两国元首的会晤有助于重新定义今后的中美经济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正在面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在长期的繁荣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而美国经济在漫长的低迷之后,正在慢慢重新获得活力。中国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1年1月访美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当年第一季度增长率是惊人的9.3%,而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处于大崩溃中,美国经济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仅仅增长0.1%。
如今,时隔两年,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美国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有2.4%的 GDP 增长率。美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帮助了制造业和能源业——这两个在不久前还看起来奄奄一息板块的重振。后者因为页岩气的开发热潮而走出逆境,美国正在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供应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一季度GDP增长速度为7.7%,低于市场预期的8%。
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还有其他变化:人民币升值使得长期处于争议焦点的货币问题退到次要位置,而最近双汇在美国收购美国猪肉加工巨头史密斯菲尔德则表明跨境投资如今在双边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经贸的深度和广度正变得越发显眼,彼此融合的趋势也清晰可见。
在习奥会前两天,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正在调研加入TPP的可行性,美国媒体称,这说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TPP的兴趣增强。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中国之前一直在关注TPP谈判,并称不排除未来参与谈判的可能性。
曾任白宫经济顾问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萨莫斯说,这次峰会或许有助于为中美经济关系定下新基调,让两国均能扩大投资,增进贸易自由化。不过具体承诺不会在加州峰会上做出,而是在后续谈判中产生。
中美不合作,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0年前,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时,是地缘政治和外部环境促使两国走到了一起。新形势下的“习奥庄园会”,中美两国面临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和重要的关系。正如习近平在会晤时所说,中美双方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习近平指出,经济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已形成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经济关系。中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奥巴马对此表示赞同。《华盛顿邮报》称,中美双方释放出的经济合作良好信号给全球经济提升信心。
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从1992年到2012年的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对美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从96.5亿美元暴增至364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出口从105亿美元增加至1630亿美元。
对中国来说,中美贸易带来了巨大经济产出和就业机会。按照2010年计算,中国每对美国出口10亿美元货物和服务,就可带来5.98亿美元GDP附加值和3.4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当年中美贸易给中国带来了1754亿美元附加值和997万个就业机会。此外,在投资领域,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统计,截至2010年,1189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销售额达3040亿美元,雇佣劳动力154.1万人。
对美国来说,按照2010年计算,每向中国出口10亿美元货物和服务,就可带来8.66亿美元GDP附加值和6300个就业岗位,因此当年共创造982亿美元附加值和71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成功帮助美国压低了通胀率。而中美贸易将中国纳入全球产业链后,也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根据中美交流基金会发布的一个报告,中美如能持续成功合作,未来十年双边关系的相互依赖度将远超之前。这份名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十年》的报告预计,到2022年,中美两国将成为彼此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届时,美国对中国出口预计将带来4600亿美元GDP以及超过334万个工作岗位;而中国对美国出口预计将带来4800万美元GDP和1022万个就业岗位。届时,中美两国的利益交织将更加紧密。
《华尔街日报》也承认,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美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的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在全球问题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句被广泛转引的名言:“中美合作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但是如果中美不合作,那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放在经济议题上,这句话依然适用。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则说:“中美之间经济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事都好办。”
两国就像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
“中美两国现在就像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一定会遇到更复杂的问题,这需要双方为维护婚姻关系做出更多承诺和努力,”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之前在北京如此描述他眼中的中美关系现状。
将中美关系比作婚姻,应该恰如其分:双方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是彼此需要,同时因个性差异的拌嘴吵闹也不可避免的。这段“婚姻”之前刚度过了幸福的“蜜月”:中美两国经济均获得了巨大收益,但由于双方在政治制度、文化理念和国情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今后出现矛盾分歧,甚至是争吵、摩擦也可以理解。
展望未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以下几个问题是双方都不能忽视和回避的。一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二是贸易平衡问题;三是气候变化问题;四是知识产权问题。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说,这些问题随着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中国扩大内需可以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创造就业;中国试图开放资本市场、推进节能减排,而美国金融体系比较完善,也在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都意味着合作机会。”
有矛盾,有分歧,对话和沟通就必不可少。这次加州庄园峰会,两国元首都认同一点,将充分利用两国间现有的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平台,来增进互信,加深理解。2008年,两国有6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如今已达到90多个。其中,副总理级的平台有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而后者是两国之间最高规格的定期对话。
在解读这次习奥会的意义时,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减少外界对中国在美投资的担心,同时也想劝说奥巴马相信,中国对改革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在美国方面,奥巴马总统也希望鼓励中国政府继续兑现多年来的承诺,将中国经济进行转型,更多依赖国内开支而不是出口和投资,以便为美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康奈尔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伊斯沃·普拉萨德表示,“习奥会的时机和成果都令人兴奋,这是美国赞同和支持中国改革进程的好机会,也是符合两国长期利益的。中国希望向国内展示的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挽起袖子,以平等姿态解决实际问题的形象,两个经济大国未来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发自美国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