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元首庄园会晤时,习近平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处在关键阶段,所带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习近平强调,为了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深化改革。除近期改革外,我们也正在研究推动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方案。
《洛杉矶时报》认为,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之后,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不会减小。首先,中国的强大内需将对美国商品进口产生巨大需求,这和美国扩大出口削减贸易赤字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其次,由于中美在教育科研技术领域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仍有全方位合作空间;再次,中美经济合作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技术、人力资源和商业机会交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美国将互相成为对方多种商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在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上潜力巨大。
美国金融投资大鳄索罗斯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威胁中,一些问题来源于外部环境,因为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国际市场不能持续吸收中国一直在增长的出口商品和服务。一些问题也源于中国内部,因为中国必须要改变增长模式,把经济增长源泉从出口和投资重新定位到国内消费,这将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转型。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所需要的转变,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进步。罗奇援引今年一季度官方经济数据分析,一季度中国国内服务业的同比增速达到了8.3%,代表着由消费和服务主导的“新型”中国经济已经显现。通过在服务业创造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国政府正在搭建这一新版中国经济的基石。
“中国选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需要回到10%的增速上来。”这位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说。目前消费和服务业对中国GDP的贡献比例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处于低位,潜力巨大。如果中国成功地转变经济结构,将为各大贸易国以及跨国公司提供巨大机遇。他预计,从现在到2025年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将有5到6万亿美元的增长空间。而首当其冲,作为中国头号贸易伙伴的美国企业将获益最多。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说,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这将给其他国家带来正面溢出效应;同时,中国也需通过深化经济改革来突破面临的结构性瓶颈。“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大方向,逐渐消除一些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价格扭曲现象,降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苏布拉马尼安说,中国经济如延续当前快速增长势头,对其他国家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很多民众摆脱贫困并改善了生活条件;而且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支撑了很多国家的出口,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说,“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转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更精密的产品,更多的国内消费,更清洁的能源,这是正确的战略。要做到这些,必须坚持改革。尽管中国推动这样的改革不容易,但我仍然很乐观,因为中国有强有力的领导层。” 本报驻美记者 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