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学,非得出国门吗
李泓冰
  李泓冰

  韩亚航空的空难,带走了两个美好的女孩儿。细细看她们年轻的履历,都优秀而有才情,健美比赛获奖,钢琴十级,画画和写作极有天分……可以想见,在她们成长过程中,父母眼界的宽广和精力的付出,是多么不容易。越是了解生命的细节,我们就越是痛惜,照片上巧笑嫣然的她们,已经成了我们熟识的朋友。

  一个话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游学。

  一个航班,载有两个规模不小的中学生游学团体。昂贵的费用、走马观花的旅行、浅尝辄止的英文口语练习……纷纷成了舆论质疑的焦点。

  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咱们祖先向来倡导在漫游中学习。游学本来是极风雅极开眼界的事。在林林总总的唐诗中,时时撞见喜欢游学的诗人们在壮游天地间的盎然兴致,怀古、励志、习艺、拜师、交友,体验乡思与爱情,浩叹生离与死别,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性——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太白一生都在“游学”中度过。唐代的开放与通达,和漫游风习不无相关。

  所以,游学本无辜,我们的东邻是把修学旅行纳入课程体系的,关键是如何游学,向何处游学。

  现在的风习,一提游学,目光便向海外飘移,以沐浴欧风美雨为荣,似乎都淡忘了,脚下这片黄土地,其人文历史也足够厚重,等待孩子们脚踏实地去翻阅去领略。但是,不光是鲜有机构开发这方面的游学项目,家长们也觉得国内修学旅行,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可是,到河南二里头看夏历史,妇好墓与殷墟去看商历史,到河北古战场去看春秋战国,到洛阳去看东汉、三国与北宋,到陕西拜谒黄帝陵,到西安去看汉唐,到山西去看北朝,看明清商业文化,还有丝绸之路、浙西唐诗之旅、荆楚三国遗址漫游……倘让孩子们一一走过,这将是多么丰厚壮阔的文化体验。

  还有各地的博物馆,现在都免费参观了,暑假里让孩子们去泡泡馆,凉风习习,惠而不费,可以在司母戊大方鼎前认证历史课本,可以了解“釉下彩”和“失蜡法”,可以从辽代陈国公主的墓志了解旧日同龄人的悲酸命运,可以从秦始皇看到武则天,听义务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或许今后他们也将是其中一员……孩子们不用再为暑假作业中写什么作文发愁了。

  或许家长们觉得,走走看看这些,似乎没什么大用,毕竟这个年头,英语才是学之重器。然而,毕竟是曾经出过屈原、杜甫、文天祥、夏完淳的国度,且不说数典焉能忘祖,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横行的小时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信仰的求索传统,也仍然活在中国,活在民间,仍然是中国的脊梁,等待孩子们去景仰——这是我们在教子中,可能荒疏已久的对道义的尊崇,对现实功利的疏离,也就是对“无用”的追求。

  中国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发掘并重建这样一种精神追求,需要让“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融入中国的脊梁。这其实并不仅仅源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的浸润,更是对中国传统士人风骨的执着秉持。

  所以,不需要腰缠万贯,也可以带孩子去游学。起点,就从你的家门口开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中国梦,文化觉醒的梦
我们不要忘记
天一美美 金童玉女
游学,非得出国门吗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5游学,非得出国门吗 2013-07-13 2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