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篇内参改变专机乘坐的规则(上)
徐天
  ◆徐天

  1978年,中国到罗马尼亚访问的中央、地方代表团络绎不绝。这年末,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分社首席记者丁永宁,成为这些代表团来此地时一定要看的一处“风景”。 

  “原来是你写的那篇文章啊,真大胆!”知情者纷纷向这个49岁的女记者报告国内的消息:“我们去开省人大会议,听说一位中央领导因你的文章作了检讨。”“听说以后中央领导坐专机,会有限制了。” 

  丁永宁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年6月所写的一篇内参稿《女篮是怎么被撵下飞机的?》,在国内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年后,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84岁的丁永宁告诉记者,正是从此文开始,中共中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乘坐专机的办法,开始了大力改革。

  “你能把这个事件报告中央吗”

  1978年5月中旬,回北京新华社总社参加完国外分社会议后,丁永宁回到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 

  当时,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分社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共处一座大院里。分社成员和使馆工作人员吃住都在一起。 

  “老丁,你可回来了!”丁永宁正在倒时差,几名平素和她走得较近的使馆工作人员,急急上门探访。 

  “中国女篮来我们这里转机回国,因为机票不够,让她们搭乘咱们国家领导人的专机回去。没想到,从专机上被赶了下来!”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使馆的人说起来仍然掩不住气愤。“你能写个稿子,把这个事情报告中央吗?” 

  丁永宁感到,如实向中央反映这起严重脱离群众并在群众中引起公愤的事件,她责无旁贷。她决定采访亲历者,将此事还原出来。 

  丁永宁平日和使馆二把手、政务参赞陆济新关系很好,此事也由他经手,因此她首先采访了陆济新。 

  陆济新向她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告诉她,更多的细节需向中国民航驻罗马尼亚办事处了解。因此,丁永宁又找到了李欣民。 

  时年33岁的李欣民,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1975年起任办事处翻译,也负责处理相关的民航业务。女篮乘机回国的事宜,全由他经手。听说丁永宁要采写此事,同感气愤的李欣民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他知道,让女篮下飞机的命令有可能来自国家领导人本人,但他觉得,这一事情影响到了国家形象,他必须把它说出来。 

  35年后,李欣民在北京房山区的家中,捧着一沓当年在罗的工作记录,对记者重新回忆了这段往事。

  协调女篮坐专机

  事情发生在1978年4月20日。这一天,中国民航驻罗办事处查看次日班机的乘客名单,发现该航班座位全部订满,尚有十多人在候补的名单之中。 

  当时,中国民航还没有直飞西欧的航班。因罗马尼亚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班较多,布加勒斯特便成为了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的中转站。 

  北京和布加勒斯特之间,每周有两趟民航班机,一趟由中国运营,一趟由罗马尼亚运营。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大家都首选中国民航的。因为一周只有一趟,飞机常常爆满。 

  安排不下的乘客,只能等待下一班航班,使馆院内的招待所经常人满为患,往往要花外汇去外面住旅馆,且一住一个星期。或者等不及,只能乘坐罗航班,也需要花外汇。 

  而且,这一天等候乘机的乘客中,还包括一个由副部长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途经罗马尼亚,急于回国。

  恰在此时,民航办事处收到了总局的通知:一位副总理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将结束在罗的访问,4月20日当晚乘坐专机回国,要他们做好专机的各项保障工作。 

  李欣民告诉记者,当年国家大飞机少,专机都是从民航班机里抽调的。当时想,这架飞机能坐150人,而代表团也就一二十人,如能安排一部分没有座位的旅客搭乘专机回国,既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给国家节约外汇,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欣民将此想法汇报给了大使馆领导。政务参赞陆济新听说后,立刻表示赞同。 

  不一会儿,陆济新告诉李欣民,他已和政府代表团主要成员、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魏玉明商量了,魏表示同意,但建议最好不要安排散客,而是安排一个团体,便于安全管理。 

  李欣民查看手头的乘客名单,发现正好有一个合适的团体——国家女子篮球队。女篮是去拉美访问比赛的,出国前已经订妥了从布加勒斯特转机回国的航班座位。这是一个20人的团体,人数合适,也不包含其他闲杂人员。 

  李欣民找到女篮的领队,希望他们改搭专机回国,将民航班机的票让给其他散客。对方表示服从安排。 

  李欣民此后通知了专机机长,机长没有异议,但提出应该取得罗马尼亚航空公司的同意。 

  这是因为,一来,过边防的时候,边防人员一眼可看出,原本十余人的代表团忽然多出了20人,不好解释;二来,原本这多出来的二十来人,是有可能乘坐下一班由罗运营的班机的,牵扯到了业务权的问题。 

  李欣民找到罗航空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撒了一个小谎,说女篮要去新疆乌鲁木齐比赛,而副总理的专机正好会经停乌鲁木齐。对方很友好,听后一口答应。 

  至此,各方面都已经协调完毕。时任国家女篮队长宋晓波告诉记者,她们得知要坐领导人的专机回国,下午等待的时候一直都很兴奋。

  女篮被赶下飞机

  4月20日晚,副总理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在中国驻罗使馆举行告别宴会,答谢罗党政领导人的盛情款待。 

  与此同时,女篮的20人办妥了出境手续,在候机室等候。行李全部经过了仔细检查,由专人集中看管。 

  当晚8点,代表团主管礼宾的外交部礼宾司处长邵明辉匆忙赶到机场,通知女篮:为了安全,专机只能上人,不能带行李。 

  因为行李和人分开后有可能丢失,李欣民立刻联络班机和北京机场方面,最终确定,女篮的行李于第二天搭乘民航班机到达后,将会被集中放置在机场的一个地方,等候领取。 

  不料此举却引起了罗方面的怀疑和不满。他们提出,女篮比赛所需的运动服等肯定都在行李里,这样分开走,怎么比?到底还比不比?李欣民不得不找理由加以解释。 

  同时,女篮被告知,必须在代表团抵达机场前,提前上飞机等候,以免对礼宾仪式造成影响。晚上9点多,女篮成员上了专机,坐在机尾。此时,距离专机起飞,仅半小时了。 

  就在这时,代表团工作人员、中办警卫局副处长马炳信和外交部礼宾司处长邵明辉匆匆赶上飞机,要求女篮立刻下机。马炳信问道:“怎么回事?谁同意你们上飞机的?” 

  女篮众人面面相觑。李欣民慌忙解释,此事已跟魏玉明副部长协商过,使馆的陆参赞也知晓并赞同。但对方坚持:“首长不同意这些人坐飞机,让他们赶紧下去!” 

  李欣民不满地问道:“一会儿同意,一会儿不同意,考虑不考虑对外影响?又怎么向罗马尼亚的同志解释?” 

  回忆起当时,李欣民说自己“气不打一处来”:“他们一句话就把我们忙了半天的工作都否定了。他真是不知道我之前是怎么处理的。跟罗方,瞎话也编了,出境章也盖了,就这么退回去,大使馆的面子往哪里放?” 

  双方起了争执,李欣民坚持让女篮留在专机上。对方也甩出了狠话:“首长的安全你们能保障吗?女篮乘专机,首长就只好改乘班机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8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异域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一篇内参改变专机乘坐的规则(上)
与邬达克同时代
石库门酒店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B16一篇内参改变专机乘坐的规则(上) 2013-08-05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