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沿江:汇丰银行中那一根根圆润的大理石柱子
1923年6月23日。上海漫长的炎夏将要开始的时令,没有多久,大街小巷就将飘荡起“西瓜要吃杀拉里甜个来”的吆喝,在外滩,工部局最为看中的地域,正有一件大事十分热烈地进行着,它便是汇丰银行大楼的落成。
人们由三个狭长的罗马拱券门洞鱼贯而入,推开铜铸转门,那一刹那,相信有着无与伦比的感觉。
八角形门厅,环列着8根大理石长柱,每根都高约20米,由地坪而及穹顶。光,很奇妙地漫射在了你的身上,焕发在了你的眼前,这光是从色彩斑斓的马赛克画面上、玉色中带有暗红肌理的长柱上以及身后泛着幽幽蓝光的拱形窗户上反射而出,它们绚丽至极,而且十分的迷幻,让任何一个置身光波中的男女,唯有屏住呼吸,再没更多的思绪。
由门厅步入大厅,又是一番让人震惊的感受。那个1500米的营业大厅,它的宽敞,你只能用“恢弘”这个名词加以形容,还不止是恢弘,更是难以置信的华美,难以置信的高贵,无论是多达16根的、青色的科林斯巨柱,还是头上高高的、浅蓝色玻璃天棚;无论大厅正面墙上那一扇扇雍容华贵的罗马拱券大窗,抑或在整个大厅一路铺设开去、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坪,它们营造的显然是欧洲王宫般的氛围,唤起了你关于精致、关于华丽、关于奢华、关于美轮美奂等审美感受,如果你有着足够的想象力,倘若你是一个有足够想象力的人,借此你会联想到罗马的寡头政治,公元3世纪时的光滑如镜的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由公和洋行创建的这个空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全世界仅有的六根长为6米、直径为1米的大理石石柱中,两根,留在了巴黎伟大的卢浮宫中,而另外四根,则被用于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大厅中。其实人们看到的是16根巨柱,青色,呈现着冷色调,它们不动声色地支撑着这个皇宫般的大空间。
现在让我们来叙述,关于这幢建筑还有许多神奇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在它八角形门厅上的所谓“世纪壁画”。壁画共有8幅,每幅宽为4.3米,高为2.4米,画面上的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分行建筑,以及所在城市的宏大背景。此外,在那高高的穹顶上,又有艳丽而又斑斓的大型镶嵌画,内容取自古希腊神话,画面上有伟大的太阳神、月亮神,以及让万物生长的谷物神。1923年,来自意大利的工匠们制作了这组壁画加上穹顶上的镶嵌画,它们构图严谨,造型优美,色彩逼人,栩栩如生,让任何一个目睹此画此景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审美激动。
1949年以后,汇丰银行从这幢大楼消逝,1956年5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办公地点由江西中路215号迁到这里。随后,大楼进行了将近三年的修缮和改建,其中拆除了前后两个大厅曾经的营业柜台,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大楼必须去除曾经的“帝国主义侵略遗留下的残骸”,这样,八角形门厅上方的八幅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壁画以及穹顶上的天顶画,显然都在劫难逃,当时,有人毫不含糊地认为这些东西必须全部敲掉。对世纪壁画来说,幸运的是在1956年,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陈植院长发表了他的观点:将涂料覆盖壁画恐怕比敲掉来得更好;还有更大的幸运,有关方面同意了陈植的观点,批准用涂料将八角形门厅上的壁画全部遮蔽。这样,这些壁画不仅躲过了当时被敲掉的命运,同样也躲过了10年后那场更加狂热的政治动乱。随后是1997年5月的某日,在场的人们不会忘却自己激荡的感受。当世纪壁画通过上海建筑装饰集团的技师用特殊的清洗剂清洗了40个工作日后,它们原来的面貌终于从1956年的那次遮蔽中再次呈现了出来,观看者都被壁画上的奇异、美丽所打动,他们长久地说不出话来,是被彻底地击中了心灵。
壁画间还有一行英文,意思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传递着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人道主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