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地位非同一般,已经超出目前所有的开放政策,更重要的是超出传统开发的概念,改变了向中央要政策的传统改革开放形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或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从出口制造到服务消费的新时代。正如人们暗示和希望的那样,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实际上为北京采取必要的措施让服务业跟上经济发展提供了范例。(9月25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这28平方公里区域中,落户的企业可能因为资本控制放松以及贸易与投资壁垒减少而受益,但上海的这块试验田要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生较有意义的影响则尚需多年。(9月13日)
美国《侨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实验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其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为参与新国际分工而欲建立新型经济制度的决心。上海自贸试验区远非市场想象那样简单,这恐怕是一盘很大的棋,上海仅仅是布下的第一个棋子。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进出口关税上的减免和通关检疫等手续上的简化预计将成为中国经济自由化政策的支柱。区域内的贸易和金融相关限制即将大幅缓和。很明显,中国正在加速以上海为起点的经济改革。
日本《读卖新闻》:自贸试验区将向外资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自由化、保险等金融领域。一名上海金融业人士称:“这就像在上海打造香港的经济职能。”
日本《外交学者》:如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允许人民币可兑换的尝试取得成功,中国政府将能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放宽对人民币的管制。这符合其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计划,上海有可能成为人民币贸易的主要中心。 本报记者 范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