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秋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去花鸟市场,想买一株小桂花树。因为是常绿树,而且又开芳香的花,桂花在江南常常被用作绿化树种,我家所在的小区里大概就有上百株,但我还是想自己拥有一棵。
在花市看到一位小贩在卖一种开玉白色花的小桂花树,和平时所见最多的开金黄色花的金桂不同。他说:“这叫日香桂,会四季开花呢。”
不管是否四季开花,我喜欢这颜色,就把它带回了家。种了一年之后发现小贩说得没错,果真是四季开花的品种,只是除了秋季外,其他三季开的花都少,而且不香。
后来还种过一株金桂,在秋天可以开花两三次,而且每次都是满树金粟,甜香扑鼻。
桂花的园艺品种非常多,秋季开花的根据颜色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大类,还有四季开花的叫四季桂。因为丹桂和金桂相比相对较少,颜色又比较鲜明,所以有些人特别喜爱它,这其中包括宋高宗赵构。
据南宋陈郁所作的《藏一话腴》,“明(指宁波。有人误解为明朝。宋朝人怎么可能写明朝事呢?)之象山士子史本有木犀,忽变红色,异香,因接本献阙下。高庙雅爱之(高庙,指宋高宗),画为扇面,仍制诗以赐从臣云:‘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霄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又云:‘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自是四方争传其本,岁接数百,史氏由此昌焉。”
其实丹桂自古就有。唐朝名臣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中,就写到自己在洛阳城外的平泉别业中引种了“剡溪之红桂”。不知为什么宋高宗会觉得这位史本的丹桂特别稀奇。皇帝的喜爱在当时引发了一股争相嫁接、引种史本家的丹桂的时髦,他家也因此发了财。
丹桂其实也不止一种,从橙黄到橙红到朱红,都可以叫丹桂。我也喜欢,一直想种纯红的一株,但要种的花实在太多,迄今还没有种过。
(二)
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写道,“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长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中国人关于月中有吴刚斫桂的神话,在古籍中最早只能追溯到此了。
这则记载过于简略,许多应该有的细节都没有。比如说“月中有桂、有蟾蜍”,这桂与蟾蜍究竟有何关系?而吴刚“学仙有过”,跟谁学仙?所犯何过?又被谁谪令伐树?不过,月亮从盈满到亏缺,再从亏缺到盈满,这样的循环不已,在古人看来,它象征了长生不死,不,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生命循环吧。
那么,为何偏偏选中桂树呢?我想,这大概跟桂花是常绿树(在古人看来,常绿这本身就跟长生有关),而且又在月亮最大、最圆的季节开花有关吧。挺然竖立的常绿的桂树,是不死的阳性原则。
至于蟾蜍,则是阴性原则的象征。蟾蜍在冬天于土中掘洞冬眠。这时的蟾蜍不吃不动,看上去是死了,可是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它又从地下爬了出来。大地,古人认为属阴。所以,蟾蜍对他们来说,就象征着不死的阴性原则吧。
关于月中有桂花树的神话,还给了政治上虽然昏庸,但艺术上颇有创意的陈后主一些造园方面的奇思妙想。后唐冯贽所作的《南部烟花记》中写道,“陈主为张丽华造桂宫于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株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cosplay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