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言堂
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乐梦融
■ 上海艺术家杨冬白向意大利观众解释作品《烟云供养》图IC
  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传闻,有些神乎其神了:一张《最后的晚餐》的戏仿作品,拍出了超亿元天价。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这一点,西方的艺术圈想要了解,西方的观众也想看一看。

  上海油画雕塑院上周在罗马举办的一场当代艺术的展览可以视为一例,将17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的创作油画和雕塑精品送入了国际级博物馆——意大利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前意大利驻中国大使、罗马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柯科钦斯基(Alessandro Kokocinski)出席展览开幕,意大利的收藏家、汉学家、学者,当地媒体记者也闻风而至。

  西方嘉宾云集,我们能够给他们看什么?

  浸淫在艺术氛围里两千多年,西方的观众太懂雕塑和油画。他们有足够的眼界可以挑剔,小到笔法、构图、光影,大到风格和流派,是在效法或者说在向他们的哪个画坛前辈致敬?这一点,在国内兴许还可以蒙混,将拿来主义包装成为原创,但是在西方的展览场,这不太可能。我们有没有自信和底气“班门弄斧”?

  另有一忧就是,西方观众是否能够恰当地理解,复杂的寓言历史和东方的美学意境?东郭先生的故事要追溯到春秋,贵妃醉酒的典故也逃不开解释她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传奇。至于那些代表超脱的悟道境界的雕塑和油画,你说一,他说二的误会,也是比比皆是。

  展览开幕式结束之后,嘉宾点头称是,将这次展览称是“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这话可能含有客套,但是,背后的用意是表达尊敬:西方观众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用西方的油画和雕塑手段表达东方的理念,西方艺术的传统表达手段在中国找到了呼应。至于西方是不是懂,懂了多少,我们更不用担心:可以参考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表演的品评,如果布莱希特只是遵照中国人的解读,德国顶多只会增加一个汉学家,而不会完善其“陌生化”和“间离效果”的理论,将对中国戏曲美学的西方式解读推向世界。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为我们长脸的还有我们的祖先——意大利东方艺术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中国的古代的工艺品,东晋的说唱俑、明代的佛像木雕、汉代的砖刻……和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并肩而立。意大利人腾出了最好的场地,收藏这些中国的艺术珍品,无疑是在向共通的至善至美表达他们的敬意。

  展览过后,来自都灵、米兰等意大利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派出了观察人员探得一二,都向中国的部分艺术家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去意大利其他城市做巡展。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话听上去很冠冕。但是通往艺术圣堂之路的艰辛和坎坷,只有虔诚的艺术家心头自知。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要做风向标 莫成敲门砖
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王刚,该不该继续砸?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2013-10-26 2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