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收录了熊召政在不同阶段创作的散文,本书分为“青山自在红”、“自然的恋情”、“古桥上的中国”三大部分。从整体上看,他的散文写作主要集中在自然和历史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他与自然、历史两者之间进行对话,用心灵撞击自然和历史,并对自然和历史加以审视和表现。本书的第三部分中,熊召政通过对桥之历史的研究与考察,试图寻觅中国历史文化的“钥匙”。如《风雨赵州桥》、《泸县龙脑桥》、《绍兴古桥》、《婺源访桥记》等篇章,都显示出了他对中国历史上那些无名匠人的尊重。可惜中国文化史中,都是诗画大家、风流才子的名字,看不到对能工巧匠只言片语的介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遗憾。而西方,每一栋梁建筑、每一座桥梁,都刻下了优秀匠人的名字。《泸县龙脑桥》一文结尾的话让人深思:“走在泸县大大小小的龙桥上,我们怀念那些已经远去的无名的石雕工匠,他们在偏僻的乡村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他们是真正的龙的传人,因为他们,石头产生了灵性,艺术浇灌了历史。”
我认为熊召政的书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善于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乃至中国画特有的写意和造境手法,常常是一段浓淡相宜的文字,有时甚至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山水图卷,令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直接采用了古代散文的体式,写作技巧直指柳宗元、欧阳修的古代游记。第三是散文语言从词汇到句式,自觉吸收了古汉语的营养,这从而使得他的散文平添了凝炼与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