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网论
“双十一”谁该为价格欺诈买单
  据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过后,电商先涨价再打折成为网友吐槽最集中的问题之一。

  网络消费规模庞大,而在喜人数字背后,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这样的消费热情可能难以持久。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一些商家早在10月中旬就悄悄涨价,也有商家为防止历史比价,先将原来的商品下架,再重新以新商品的形式上架,但价格也比过去上涨不少。至于那些只便宜一块钱、一分钱的所谓“打折商品”则更是多如牛毛。《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有些商家的行为已经涉嫌价格欺诈,执法部门理应及时介入,并在今后强化事前监管而不是坐等消费者事后投诉。

  大数据时代,要避免此类价格欺诈其实并不难,平台商可以提供该商品在网上销售一年间的最低价,或者让商家提前公布11月11日的价格,使消费者拥有更充分的知情权。从维权成本看,网络消费作为新兴消费方式,大多是小额、远距离的,消费者一旦遭遇价格欺诈等行为,往往会付出远高于商品购买的成本。因此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优先向消费者倾斜。

  要让网络购物继续健康发展,需要有更严厉、更细致的惩罚性赔偿措施出台。至少要保证让“光棍节”的价格欺诈者们挨顿“闷棍”。

  (新民网评论员,网址www.xinmin.cn)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市民文化节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地产资讯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国际新闻
   第A29版:国际新闻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3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海外课堂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关注工博会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移民热点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问题导向改革 敢于触及利益
真正的“保护伞”
三十而立
“双十一”谁该为价格欺诈买单
累坏了机器人
集邮界沉积十多年的一个问题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双十一”谁该为价格欺诈买单 2013-11-13 2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