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上海奏响和谐乐章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上海奏响和谐乐章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上海奏响和谐乐章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上海奏响和谐乐章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晨3.5万个音符一起跳跃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上海奏响和谐乐章
钟喆
■ 一声枪响,万人齐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 周国强 摄
■ 在今天上马现场,参与本报“上马马上拍”的网友@时代战士行云记录下这位“最美的跑者”廖智
  一声枪响,万人齐奔。小小的发令枪就像音乐家手中的指挥棒,轻轻一动,3.5万个音符跳动起来……这,是上海体育一年的收官力作,也是这座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于兴波陪着小萨马兰奇跑10公里,一家教育机构的总经理刘常科陪伴一位50多岁的同学参加他人生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马拉松是一个竞技场,又超越竞技本身。它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融,让人温暖。

  最荣耀的一刻

  今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迎来一位贵客——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儿子小萨马兰奇。几天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师于兴波收到消息,邀请他陪伴小萨马兰奇一同参加10公里跑。

  “这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一刻。”收到邀请,于老师激动不已。“1992年,我在电视里看到萨马兰奇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给邓亚萍颁奖,他是一位特别慈祥的老人,还轻轻拍了邓亚萍的面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于老师就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萨马兰奇的资料。“那一年,当萨马兰奇说出2008年奥运会承办城市为北京时,很多中国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是其中之一。”

  于老师曾经参加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工作之后,还抽空跑步。“伴跑对我来说小意思。”昨天,他特地去复旦大学礼品店,买了一套印有复旦大学logo的红木笔筒,今天送给小萨马兰奇,传递中华文化和复旦精神。“您的父亲十分伟大,中国人很爱戴他。”于老师说,终于有机会能向这个帮助过中国的家庭说声感谢,他特别开心。“回到学校,我还将把和小萨马兰奇交流的情况以及萨马兰奇的传奇一生讲给我的学生听,让同学们更了解这个伟大的家庭。”

  首次挑战半马

  3年前,刘常科第一次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就跑完全程42.195公里。到今年,他已经跑完5次全程马拉松。不过,今天的上马,他选择半程马拉松,因为他要陪一位在中欧商学院读书的同学跑完人生中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他50多岁了,第一次挑战半马,我希望陪他一起完成这个愿望。”

  刘常科是一家教育机构的总经理。起初,公司里只有三四个人喜欢跑步。但在他的带动下,公司里跑步氛围越来越浓,现在已经有四五十人加入到他组建的跑步俱乐部。刘常科还给每个人配备了跑步服装,建立专门的微信群。“我会在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跑步心得。每个月,我们还定期一起训练两次。”

  这次上马,刘常科所在的教育机构有20来人参赛,他说:“其实,我的四十几个同事都想来跑,只是一半人没报上名。希望明年运气好一点,大家都能报上名,一起来参加上马。”    本报记者 钟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今晨3.5万个音符一起跳跃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诞生
跑健康 跑新闻
互相鼓励 彼此领跑
新民晚报体育新闻A12今晨3.5万个音符一起跳跃 2013-12-01 2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