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聆听塔文纳的无伴奏合唱音乐
◆ 朱墨青
■ 约翰·塔文纳爵士
  英国著名当代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爵士本月12日在多塞特郡的家中逝世,享年69岁。宗教是塔文纳创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他的许多无伴奏合唱作品,篇幅短小,旋律优美,充满宁静与冥想的气质,因此也吸引了大量非古典音乐听众。

  塔文纳1944年出生于伦敦温布利一个长老会教友家庭,曾就读皇家音乐学院。和激进的上世纪60年代其他音乐人一样,他的音乐生涯是从标新立异开始的,1968年,戏剧康塔塔《鲸鱼》的首演使他被《卫报》称为“年度音乐发现”。该作基于《圣经·旧约》中约拿与鲸鱼的故事,但表达形式可谓光怪陆离——电子乐、足球场喝彩声、鞭子、百科全书中鲸鱼词条的朗读都成为他运用的素材。

  塔文纳身高1.98米,一头金色长发,年轻时颇有明星风范,但健康问题时常困扰着他。30余岁便遭中风打击,加上首次婚姻的失败,使他逐渐对神秘的东正教及其教义音乐产生了兴趣,并于1977年改宗俄罗斯东正教。从此,他的创作转入纯净、空灵的精神世界,无伴奏合唱成为他运用最广泛的介质,简洁的素材、朴素的织体与和声,使他的风格向爱沙尼亚简约主义作曲家阿沃·帕特靠拢。

  说到塔文纳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则不能不提如今为申城不少高校及业余合唱团青睐的《羔羊》,它取材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同名诗歌。作曲家在1982年的一个下午从德文郡前往伦敦的车上完成了作品的全部构思,并将之题献给侄子西蒙的3岁生日。一个五音旋律是作品唯一的素材,但发展出两个迥异的形象:一是通过不协和音程营造的冰冷神秘的世界,但翻开乐谱你会发现听觉上的刺耳竟是来自视觉上的和谐——同声部后半句是前半句的逆行,上下两个声部则互为倒影,形成横向、纵向的完美对称;二是通过传统平行和声塑造的温暖而充满慰藉的世界。两者相交织,生动地表现了孩童懵懂天真的视角,并完美传达出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界温顺的羔羊来象征“上帝的羔羊”耶稣的神秘意趣。

  使塔文纳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无疑是1997年他的《雅典娜之歌》在戴安娜王妃葬礼上唱响的时刻,但它并非是为戴妃所作,而是1993年献给因车祸丧生的好友——希腊裔女演员雅典娜·哈里亚德斯的。塔文纳十分欣赏雅典娜在西敏寺朗诵的莎士比亚,因此他请教母特克拉嬷嬷用《哈姆雷特》的台词穿插“阿肋路亚”来撰写歌词,在音乐中则倾注了最强烈的东正教情愫——自始至终的持续低音正是拜占庭传统的体现,而构成音乐发展动力的是F大调与f小调间的不断切换——又是两个迥异形象的交织。

  进入21世纪,塔文纳的关注转向更为遥远的东方宗教,并将传统元素融入他的音乐。东西方文明在神秘而祥和的气氛中交汇,但不论塔文纳处于心灵追求的哪个阶段,他音乐的歌唱性始终未变,其名言“不能被歌唱的音乐不是好音乐”无疑是他无伴奏合唱艺术的最好概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十届国际钢琴大师班掠影
聆听塔文纳的无伴奏合唱音乐
探戈舞王莫拉·戈多伊 带来阿根廷国粹
国王歌手 遇到双簧管
布里顿的 圣诞节
合唱名曲 讲述圣诞故事
世界最古老钢琴制造商关闭最后厂房
新民晚报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B08聆听塔文纳的无伴奏合唱音乐 2013-12-01 2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