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腿给我好看的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我听说了多年。但一直觉得,那是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的事,跟我们这些平常人,有啥关系?可是有一天,听徒弟说,他参加了马拉松赛。我几乎不敢相信: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居然也跑“马拉松”?
徒弟跟我介绍了一番马拉松赛的情况。这么一听,我对马拉松有了新的认识,也一下子有点心血来潮:看来马拉松和我们并不遥远嘛!或许适当锻炼,我此生也有可能体验一下跑马拉松的感受?
可是再一想,自己是个即将退休的人了,不免又有点犹豫。我将想法告诉了徒弟,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他却说:“那样的话,你去参加‘健身跑’咯,这适合你们年纪大的人。”
什么话,简直小看人嘛!我刚产生的一点希望,几乎又被他打压下去。一气之下,我暗下决心:要么不跑,要跑至少来个半程马拉松!
说干就干,我当天晚上就开始训练。
不料这第一次练习就遭到了挫折。在公园,我沿着一段约两百米的路一路跑去。没跑多久,常年不锻炼的老腿就给我好看的了。“坚持!这点痛算什么,我还要跑马拉松呢。”我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可是,不争气的腿肚竟然抽筋了,痛得我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还痛了好几天。
徒弟见了好笑,也心疼,就来给我指点迷津:“要充分活动开才能跑。你刚开始练跑步,急不得,要循序渐进。”
听了他的建议,我改变了训练方法:将训练放在一天中的每一刻。无论去菜场或超市,我都一路小跑。从打基础做起,先把腿脚练扎实。坚持了半年,觉得腿脚力量和柔韧性等都明显提高了,这才正儿八经开始练跑步。
筋疲力尽跑半程
我打算先练2000米。真的跑时,那感觉就和平时的小跑完全不同了。刚开始时胸部像要撑破似的,还隐隐有点痛。我知道,伤不起,一定要减量,而且速度也不能快。就这样,小心谨慎地练了一年后,2000米竟已不在话下。
第2年,我考虑增加距离了。虽然每增加一千米,就是一个新的难题,可是为了马拉松,我一定要不断地突破!最后,增加到了7000米!自然,徒弟现在已是我的跑步教练了。
此时我有了点底气,终于大胆去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
转眼到了开赛的日子。有徒弟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对“半程”很有信心。开赛后,徒弟一路跟着我。在啦啦队的鼓舞下,我真的加了油,顺利地跑过了一万米,心想照此下去,“半程”没有问题。
不料,到了1.5万米后问题渐渐出现了。先是髋关节有点吃力,接着酸痛,再后来就是举步维艰了。速度越来越慢,本来落在我身后的选手都从我身边超越而去,连平时不起眼的那些“弱势群体”——中老年妇女及小姑娘们——也一个个迈着轻松的脚步超过了我。我咬紧牙关,拖着双腿,艰难无比地前行着。路边的啦啦队依然兴高采烈,有挥着小旗的,舞着彩带的,敲着小鼓的,现在对我来说,只剩下了一片闹哄哄……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跑了多久,好不容易,终于到了终点。
第一次跑“半程”,虽然跑得不像样,但至少体验到了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今后练习应该注重的方向:腿部的耐受力是关键。于是,针对这一弱点我又练了一年。第二次跑“半程”,就不像上一年那样受罪了。
跑完后,我有了信心,决定下一年冲击“全程”。自然,艰苦的训练也随之开始了。从春天到秋天,只要身体状况许可,坚持着练,大热天都不敢放松。只有平时多流汗,赛时才会少受罪啊!
单飞勇闯“鬼门关”
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又到了开赛的日子。那是2011年12月4日。
早上7点半,我们汇集在陈毅广场。数万名“老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刻我的心情有点紧张:今年徒弟参加了一个跑步组织,“放手”让我“单飞”了。这下可要玩真的了,我给自己定下一个方案:前半程不能快,保存体力,以备后用。如此安排或许能支撑住“全程”。“生命第一、自保为重”,这是马拉松组委会多次的短信提醒。
发令枪响后,整个队伍慢慢地启动着,4分钟后我到达了起跑线。哪知一过线,个个都速度加快,犹如脱缰的野马。我牢记着组委会的提示:咱们就“慢生活”吧,跑完就是胜利。
我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马拉松大军,一路上“南浦”、过“雪野”、走“世博”。没了徒弟的指导,一切全靠自己掌控了。过半程时,我对自己讲,还有更艰苦的路程在后面呢,要坚持到底。我不断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
据说35公里是个“鬼门关”,一切的不适和不良反应都会出现。没想到在23公里,我就提前尝到了难以战胜的折磨人的滋味:双腿肌肉酸胀,体力渐渐透支,简直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头脑中不断地产生消极的念头:“我本来就只有半程的实力,却偏要跑什么全程……真是自不量力……现在倒好……”
“不!这叫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此时在我的心底,突然冒出了一个强硬的自己。“既然这是你的选择,那就坚持吧,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放弃!”
我知道,严酷的考验开始了,只有用毅力去战胜它。我迈着几乎麻木的双腿,机械地向前跑着。路边的饮水站,不仅及时地补充了水分、能量,更增强了我的毅力,产生了神奇的动力。我只有一个念头:“奋力向前!”
不知不觉,过了几个“折返点”。一看提示牌“38km”,不由心情一阵激动——胜利在望了。此刻,只听后面一位参赛者大叫:“加油……”却不见他赶上来。我知道,这位老弟只有“上气”,没有“下气”了。我可有的是“中气”。我用今年最时髦的口号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加油——“马拉松,我hold住!”
过了最后一个“折返点”,终点已在眼前。我每跨一步,都清楚地看到,接近终点一步。步步逼近……终于,我踏上了终点的红毯!听到电子计时器“滴”的一下,我浑身脱力,但却精神振奋。我实现了马拉松梦,我成功了!
或许有人要问我的成绩如何?这咱就不说了吧。我想说的是:一个年近花甲的人,从200米起步,经过4年的努力,最终在6小时内跑完4.2万米,这就是我的成绩。我为自己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