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家庭医生全面推广
徐建光介绍,近两年来,上海推行的“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已有180家(占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2%,其中,签约户籍居民458万人,户籍居民签约率达到41%。平均每位家庭医生签约常住居民1360人;年内累计接诊签约居民数329.2万人,签约居民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6%,平均每位家庭医生年内累计接诊签约居民1025人。通过家庭医生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的签约居民占就诊总人次的2.5%;为签约居民累计建立健康档案554万份,建档率达到94%。2020年,每位常住居民将享受到“家庭医生”的服务。
30种药品
实施零差率销售
为更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从688种大幅度增加到844种。目前,市卫生计生委已完成基本药物目录通用名(化学名)的调整工作并发文公布,市医保部门也已启动了新增基药的招标工作,预计2014年一季度完成招标并公布中标药品企业后,社区中心即可以配备使用这些新增的基本药物。
此外,本市社区卫生中心根据家庭医生制签约居民的医疗和用药实际需求,除配备使用国家和本市基本药物外,可在本市医保药品范围内选择配备不超过30种的药品,并实施零差率销售。本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在大幅降低药价、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社区用药总体水平也得到有效保障。据了解,实施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这2项措施后,社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9%。
双休日门诊
方便周边居民看病
徐建光介绍,为了方便居民就诊,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在周六上午开设了半天门诊。其中,68家周边5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医疗资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克服人力资源紧张等因素后,在周六、周日全面开设双休日门诊,努力满足周边居民双休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此外,针对群众反映的“120”急救问题,目前已实现了上海“120”急救呼救一站式受理,清除区县边界急救盲点、盲区,并根据急救、康复出院和转运等三类不同急救对象,实施分类救护。针对急救医师队伍不稳定、人员缺口大的情况,委托专业学校进行定向培养。
徐建光强调,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困难,上海将从群众不满意、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方改起、做起,推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家庭医生制度、优化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等“组合拳”,集中资源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