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民事收案数同比下降0.85%
普陀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和人口导入区,外来人口集聚,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多发。为更好地解决这些社区“常见病”,今年5月,普陀区法院以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桃浦镇为试点成立“社区法官工作室”,7月在全区9个街镇全面铺开,每个街镇都配备一名社区法官、一名书记员以及工作室的专门硬件设施。
担任宜川街道社区法官的周汝海今年处理了一起棘手的突发性事件,由于煤气公司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一户人家煤气中毒昏迷,治疗过程中双方因费用赔偿发生剧烈冲突,并引发医院秩序的混乱。周汝海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几轮调解,受害方与煤气公司达成了和解协议,一个月后,受害方出院。
据统计,工作室试行后,进入工作室的调解案件平均流转时间仅为6.5天,调解成功率达到66.75%。今年前11个月,普陀法院的民事纠纷收案数同比下降0.85%。
长宁
改革总机接听解决“找法官难”
一边是当事人拨了电话遇忙音、拨通电话没人接听、通完电话又没有回音;一边是法官们忙着开庭没法接电话、四处执行被追着接电话、回到办公室接起电话又落一顿指责。如何解决“找法官难”,长宁区法院历经7年改革总机接待制度,终于使得法院总机成为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贴心热线”。
根据长宁区法院制定的《关于规范总机电话接听和处理的暂行办法》,总机来电共分查询、咨询、投诉、工作联系、情况反映、其他6大类、19种来电转接途径,如果当事人找不到法官,总机必须转接到书记员、庭室内勤或部门领导,同时接线员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进行留言,接线员在每天下班前会将当事人的留言点对点发至法官处,法官进入电脑系统便可看到提醒信息,然后回电、答复。
“我们老夫妻是为了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到法院的,有一次,找法官不在,我们急得不行,想找书记员,但又不知道书记员的名字,只知道是一个瘦瘦长长的姑娘,还是总机想办法帮我们找到了。”年近古稀的罗国华、曹莹莹夫妇对总机服务深有感触。
据统计,今年长宁区法院共接听来电近8万次,成功转接5万次,其余由接听人员直接予以处理,或通过软件系统留言。通过留言回电处理的共计258个,回复处理率100%。
虹口
一年执行到位标的额近亿元
2012年初,虹口区法院总结多年来对涉民生案件优先执行机制,正式开通“向日葵”绿色执行通道。“向日葵”寓意关怀和温暖,希望希冀受到帮助的民生案件当事人能够体会到司法公正的阳光带来的明朗、快乐感受。
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虹口区法院的“向日葵”工程具有“立案优先、保全优先、调查优先、执行优先、分配优先、救助优先”的特点,法院对涉民生案件力争20天内执结,并建立组长专管制度加强督办。
去年年初,虹口区法院在执行一起群体性欠薪案时,发现被执行人某餐饮公司因经营不善被迫关闭,无法支付劳动者工资。面对这一情况,法院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查找被执行人某餐饮公司的财务账簿,发现该餐饮公司出资经营了一家酒楼,法院立即对餐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释法明理、晓以利害,督促其履行义务,最终帮助农民工追回了全部欠薪,并在款项执行到位当天就予以发还,对那些已经不抱希望而提前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法院则通过电话联系、银行划账、邮政汇款等方式予以发放。
据统计,2013年“向日葵”工程共办理涉民生执行案件1590起,执行到位标的额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