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右心导管是确诊肺高压病的“金标准”,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我国的肺高压诊疗指南中都指出,每个患者和疑似患者应至少接受一次右心导管检查。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肺高压患者因对“右心导管”不了解而对此检查顾虑重重。
肺动脉高压为什么必须做右心导管?
首先,前面提到诊断肺高压病的标准是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目前能够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方法只有:右心导管、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而后两种方法是通过数学公式估测肺动脉平均压,误差较大。只有右心导管才能直接精确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其次,要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单要看肺动脉压力水平高低,还要注意心排血量和肺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数据。只有右心导管才能测定全套的血液动力学数据,从而全面地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患者是肺动脉高压还是肺静脉高压。在进行右心导管的过程中医生可以留取心脏各部位的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方向,为是否能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通过右心导管可以行急性肺血管扩张实验,肺动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同时,可进行溶栓、介入、放置滤器等治疗。
右心导管安全吗?
右心导管是一种有创检查,患者担心有异物进入心脏和大血管,安全性能否保证?右心导管是一种安全、成熟的检查。世界上第一个右心导管检查是在1929年,一位德国外科医生从自己左手将一根导管放入自己的右心房完成了血流动力学测定。经过8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设备还是操作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有患者在与医生进行术前谈话时看到知情同意书上有那么多不良反应,吓得不敢签字。其实,虽然不良反应的种类很多,但发生概率却很低。国外统计了五年内的7000多例右心导管病例,其中只有1%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穿刺点出血、一过性心律失常。右心导管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检查后患者也无需特殊处理。
总之,右心导管是一种微创检查,总体安全性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但由于肺高压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性,所以应该在有经验的中心或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选择适合的导管和穿刺路径,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右心导管检查一般通过哪个径路进行操作?
右心导管的穿刺部位主要有:右侧颈内静脉、双侧前臂、双侧股静脉和左侧锁骨下静脉。各种不同的穿刺部位各有优缺点。国内大多数医院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时均采用右股静脉或者右颈内静脉作为穿刺入路。其优点是静脉位置固定,静脉直径较粗穿刺成功率较高,但术后患者需平卧较长时间。而在国外目前首选左侧前臂静脉穿刺入路,这种穿刺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到位率较高,术后对患者的影响最小,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在全国最先采用左前臂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
通过消除民众对“右心导管”的认识误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意识和诊疗水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