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也会“遗传”
英国智库“社会公平中心”近日发表报告,称全英有五分之一儿童生活在无人就业的家庭中,绝对数量接近200万人。
在英国部分地区,有超过半数人口完全依赖失业救济金过日子。在个别社区,这一比例超过60%。
如此高的失业率并非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早年经济繁荣时,英国的无人就业家庭数目就相当可观,甚至接近现在的两倍。
当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被问及长大后想做什么时,往往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显然,他们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调查人员十分担忧,认为他们将来陷入“财务贫困”的可能性高达64%,即收入水平较平均收入低40%以上;而来自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将来陷入“财务贫困”的可能性仅为1%。
生活安于现状
萨曼莎·谢拉德今年26岁,是个单身母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最大的8岁,已经上学,最小的才11个月,嗷嗷待哺。眼下,她又怀孕了。
萨曼莎的母亲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但因为酗酒和精神疾病,已失业多年。她父亲是个瘾君子,从未就业,38岁就一命呜呼。萨曼莎14岁辍学,16岁被赶出家门,工作没几个星期就怀孕了,从此再没工作过。她有两个姐姐,也都没有工作,一个生了4个孩子,另一个有5个孩子。
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时,她耸耸肩,说:“我不知道,怀上大女儿后,就这么一个接一个来了。”她说:“我也曾想过要工作,当空姐,或者参军。可现在没戏了。”
她说自己大字不识几个,没有文凭,很难找到工作。不过,如果有机会,她愿意试试,不管是什么工作。
大多数无业者似乎更安于现状。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伦敦南部大象堡区,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工作。当被问及将来想如何谋生时,他们纷纷表示,“就像妈妈一样”。
利用规则牟利
慈善机构“创造信托”的负责人夏洛特·本斯特德说,这里生存环境恶劣,大多数居民情绪焦虑,精神压抑。阻碍他们求职的原因很多,如家庭破碎、吸毒等。“政府的就业计划根本没法应对这些问题。”
住房和救济金咨询中心的一名高级顾问说,许多领取救济金的失业者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为这样来钱更容易,有的偷种大麻,以此增加收入,不少女人则靠生育一个又一个孩子领取救济金。
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慈善机构P3的副首席执行官马克·西姆斯说:“有些人熟稔制度,他们非常擅长利用相关规则为自己牟利。”
制度过于慷慨
对这些福利“寄生虫”,政府似乎无计可施。政界人士分为两大阵营:工党认为,解决“儿童贫困”的最好办法是增加福利;而执政的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则希望通过减少救济金,鼓励或强迫人们重返工作岗位。
政府的立场得到普遍支持。调查显示,74%的民众认为,英国的福利制度过于慷慨,甚至连一些正在接受救济的人们也有同感。
萨曼莎表示,政府给的救济金过多:“你什么都不用做,他们还给你钱,这制度也太好了吧。”说到有些女人靠生孩子领救济金时,她说:“这种做法完全错误。我认为政府应该减少救济金的发放,哪怕这样做令我的损失远远超过其他人。虽然我有孩子,但这是我的责任。”
西姆斯说,英国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工作的概念。“他们不工作的理由是认为自己没本事,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树立信心。”
萨曼莎总是对女儿萨沙说:“别像妈妈一样,得给自己找份工作。”她坚信萨沙不会重蹈覆辙:“她很聪明,会走得很远,一定的。”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