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事难办
徐轶汝
  徐轶汝

  有个同行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抱怨,为了咨询居住证的事情,半个小时内轮番拨打某街道受理点的3个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忙音。打到信访窗口,对方回复:民生热线是很难打的,你继续打吧。

  看了之后颇有感触。半个月前,我在办理公积金冲还贷事宜的过程中遇到小麻烦,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查到的原因是,贷款信息未及时更新,建议我找放贷银行。打了两天电话,好不容易找到银行信贷部,对方说,信息已经更新了,建议找公积金中心。再拨打住房公积金热线12329,话务员说,他们只能根据银行发来的信息操作,又把“皮球”踢回给银行。银行的人支招:你得去公积金中心当场问!得!兜了一圈,还是回到起点,工作人员听完我冗长的叙述后,递给我一张小纸条:某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地址和电话。

  我和我的同行,在办事的过程中,刚开始都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一是我们办的都是私事,公私要分明;二是对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和透明度有信心,觉得窗口行业的服务意识并不差。结果证明,我太乐观了。后来,我还是被迫找了熟人,才解决了这个小麻烦。

  事情虽然了了,心里却感到很无奈。记者尚且有几分薄面,几分渠道,能托人办点事,可普通老百姓呢?明明只要传真两张复印件到担保公司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反复打电话、来回跑现场,浪费的不仅是办事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也在耗费这些窗口单位的行政资源,无形中助长了“托关系、走后门”的风气。

  老百姓办事还是难,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央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个别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仍存在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遇到问题就推,只想着少担责任、多享清闲;另一方面原因是制度不够健全,未能及时总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捋顺服务流程,明确责权,修补机制中的漏洞。

  平时,我也没少报道某局某区某街道积极为百姓解决急难愁事的新闻,经常套用的一句话是“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现在看来,这样的要求高了点,还是先从“把百姓的事尽力办、认真办”做起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地产资讯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0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9版:地产资讯
   第B10版:地产资讯
   第B11版:地产资讯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B16版:广告
打掉雷语官员自负的底气
为后人的简单和幸福
事难办
大气污染防治不可能独善其身
爱“拼”就会“盈”?
延续这一份声音的魅力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事难办 2014-01-09 2 2014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