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山都的转基因世界(下)
吕晗子
■ 美国民众游行反对孟山都公司,称其污染了食品,导致了农民破产
  ◆ 吕晗子

  孟山都的产业阳谋

  从源头上来讲,转基因作物实际上是农达的配套产品。清除杂草的同时,农达也不可避免地伤及了农作物。因此孟山都也一直在积极研制可以扛得住农达杀伤力的生物。孟山都将抗农达基因放进黄金色的小粒中,然后利用基因枪把这些粒子植入普通大豆的细胞里,从而渗透到DNA里去。整个过程就像在基因里打了疫苗一样,普通的大豆摇身一变成了抗农达转基因大豆。

  虽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抗农达转基因大豆直到农达面世20年之后的1995年才最终获批贩售。但实际上孟山都在转基因产品上的布局已经进行了20多年。1973年,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两个物种间的基因转换。此时农达还未面世,1979年,孟山都的时任CEO约翰·汉利更是高薪聘请了科学家霍华德·施奈德曼,他希望孟山都能够就此变成一家“世界一流的分子生物公司”。

  1982年,孟山都又转型了,他们彻底放弃了对化肥的进一步研究,开始大规模收购种子公司。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产品类型,但是孟山都相信,唯一一种可以彻底解决农产品问题的惠农途径并非化肥和农药这些辅助外力,而是从基因上改变物种本身。

  1995年,美国政府核准的第一批转基因农产品中,除了抗农达转基因大豆,还有孟山都的防虫土豆和防虫BT棉花。其中防虫BT棉更是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后来完全控制了整个印度的棉花种子市场。虽然防虫BT棉种子的价格是普通棉花种子的四倍,但它不生虫害,产量有保证。这样就把普通棉花种子清除出局,农民们别无选择。高额的种子成本投入,使得农民们面对市场时的压力巨大。棉农自杀的案例在印度的棉产地屡见不鲜。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农产者对孟山都心怀不满。在棉农血泪史之上,孟山都的赢利模式也得到彰显——先创造需求,然后成为这一需求的唯一供应商,这就是孟山都的生财之道。

  印度的悲剧让许多国家对孟山都谈虎色变。墨西哥为保持当地玉米的多样性,甚至尝试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然而,美国制定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却裹挟着他们的转基因玉米大量涌入了拉美市场。如今,40%的墨西哥玉米市场已经被转基因统治。当地的其他玉米种类的基因中也出现了被抗农达基因“污染”的现象。

  但如果仅仅将孟山都的成功垄断归结于阴谋,似乎也不够公平。BT抗虫棉研制动力来自于美国本土的棉花害虫烟青虫和棉铃虫。根据1987年美国主要产棉的12个州的统计资料,当时这两类害虫的危害面积已经达到7218574英亩,每年的损失在21万包棉花以上。而在中国,虫子的耐药性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有些地方农民甚至只能徒手抓虫子。抗虫棉的发明无疑最初对整个棉花行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不但节省了开垦和喷洒农药环节的成本,而且可以让农作物种植得更加紧密,节省了土地,更能有效地防止农业污染,进而防止水土流失。禁止转基因产品的种植和进口,并不能抑制人们对于这些产品性质的需求。相比印度和南美许多国家,中国为了防止被美国转基因作物完全统治选择主动出击,现在已经研制出了国产的转基因防虫棉。虽然市场没被孟山都占领,但人们越来越发现,转基因世界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

  和美国政府穿一条裤子

  当然,孟山都也清晰地意识到植物自身“抗体”的传承和公司的农产品统治都要通过种子完成。因此,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大规模的种子公司的收购。1995-2005年之间,孟山都在世界范围内收购了50多家种子公司。2004年,孟山都成立了美国种子公司(ASI)以此控股大部分的玉米和大豆种子公司。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和粮食产物,大豆和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美国的物价标准。有意无意之间,孟山都把自己和美国政府绑在了一起。

  也正因此,许多批判质疑孟山都和转基因的人常常把孟山都和美国政府比作是利益共同体。从某种角度而言,双方的确是穿一条裤子的。农业一直是美国政府眼中和军事同等重要的国防基石、有人甚至认为孟山都转基因农产品的普及似乎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统治全球的新手段。白宫和FDA在孟山都的问题上一向是一路绿灯。FDA甚至免除对GMO(转基因生物)的特殊监管。1992年5月26日,老布什政府明确指出GMO满足与传统作物“实质性相同”的原则,要求FDA和其他相关审查部门免除对孟山都过于繁琐的监管,而只作为普通作物监管,以鼓励GMO产品的研发。根据这种“实质相同”的原则,现在的FDA甚至不要求公司逐一申报GMO产品。相较之下,欧洲在这个问题上显得一丝不苟。至今依然要求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严格的申报和标注。

  抛开经济手段,孟山都的政治靠山亦非竞争对手可以企及(如果它还存在势均力敌的对手)。孟山都的反对者们甚至认为,美国政府为了鼓励GMO研发甚至有故意隐瞒农达毒性的嫌疑。著名纪录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更直言,在孟山都、FDA、国防部、EPA(美国环境保护署)、最高法院甚至白宫高层里,出现了所谓的“孟山都旋转门”现象。高层们像走马灯似的在这些位置上替换穿梭,今天还是企业高管,明天就是政府高官。美国农业部部长安·维尼曼曾是孟山都子公司Calgene公司的董事。该公司以研发生物技术产品为主。维尼曼2001年离开公司进入政府部门时也带着了她对于生物技术的偏爱,直接参与制定了美国转基因植物的相关规定。

  负责商务的孟山都的董事会成员迈克尔·坎特的从政经历更加辉煌,在2001年离开白宫之前,迈克尔·坎特曾是美国贸易谈判的首席代表,同时兼任克林顿总统的私人律师。而孟山都本公司的首席律师,则干脆冲出美国走向世界,成为美国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代表。除此之外,孟山都每年都雇佣专业说客来巩固公司和政府的关系。除了常年的雇佣军,孟山都偶尔还会为了追求多元的游说角度雇用新的游说公司。每年这一项开支都在递增,而今,孟山都在这方面的花费更高达数千万美元。

  “梦想中的世界:空气,水,大自然的一切都被呵护着。森林也不会被破坏。用最少的农药却能生产最多的作物——这是一个转基因的世界”,这是孟山都2003年的广告,也是孟山都产业阳谋的最终追求。现在这个转基因世界在南美已经实现。2007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南美已经得到官方许可。在更多的国家,这个预言也正在实现。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转基因标签是完全禁止的。转基因食品因此拥有和传统食品一样畅通的销售渠道。成千上万的对转基因技术一无所知的普通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孟山都和转基因的消费者。然而,关于孟山都和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恐怕都不会终止。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24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广告
孟山都的转基因世界(下)
母亲邵华
国壶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孟山都的转基因世界(下) 2014-01-14 2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