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 先天禀赋 + 后天努力。这个命题被无数次地解读与验证。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正是郑福根27岁的当打之年。“这不是个例。肌肉都是练出来的,我的队友们也同样矫健。”郑福根和他的老伙伴们,验证了天道酬勤。“后天努力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郑福根1.88米的个头放到篮球界来看,只能算矮小队员。16岁进队时,他还只会右手上篮。“还记得大冬天的时候我们5时就要起床,5时45分开始早操到8时15分。”这只是一天中的第一练。上午9时,下午3时,还有高强度的练习。“一个礼拜练六天。上篮技术、投篮、运球,这三项基本功是主要训练内容。只有基本功扎实了,动作规范了,才有可能发展下一个动作。篮球是一系列技术的串联,而基本功是一切的可能。”练动作、练体能,稳扎稳打让那一代运动员受益不少,上海男篮也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名,成绩喜人。郑福根在41岁的高龄回到甲A联赛的赛场,还通过了3200米折返跑的体能测试,底子厚可见一斑。育人,拔苗助长是大忌。上海篮球协会副会长乐继跃对此深有感触:“中国篮球如今陷入尴尬境地,一是我们篮球教育性子急了点,二是现在年轻运动员后天的努力缺了点。”去年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仅获第五名,创下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的历史最差战绩,36年来第二次无缘男篮世锦赛。而在看似热热闹闹的CBA赛场,唱主角的也总是舶来的洋外援。我们自己的力量在哪里?
在郑福根看来,篮球并不是单纯地追求高度。乔丹、科比、詹姆斯这些巨星都算不上是NBA中的“高大上”,但却不影响他们成为顶梁柱。“基本功扎实了,还需要相当的文化水平。打篮球,不读书肯定不行。”文化缺失,理解能力便有限。“这样的话,你就不能解读教练的意图,不能很好地贯彻战术。40分钟的时间里,你怎么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这也是现在中国篮球界的一个突出问题。”
时至今日,郑福根的运动影像仍叫人啧啧喟叹。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不变的是生活的真谛,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轻轻松松的荣誉。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