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经济普查员薛启琴,这是我的姓名、手机号和证件。”57岁的薛阿姨走街串巷,敲响一家家公司的大门。从今年1月1日开始,包括她在内的全市24000名经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开始正式入户进行普查登记,采集上海的经济数据,为国家经济管理和中长期规划提供重要基础。57岁的薛启琴和63岁的徐桢德就是我“贴身”跟随的经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
“上午要去四家企业,第一家企业是位于定西路上的一家宾馆。她指导对方填写在岗职工人数、工资、能源消费量等数据。随后徐桢德拿出了PAD,对着企业的《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各拍一张照。他在退休前是远洋船上的政委,经年漂洋出海的经历使他退而不愿休。
“普查工作挺累人。”徐桢德说,“企业的经营数据比较敏感,我们就要用政策和诚心来打消他们的顾虑,告知所有数据都是加密的。”
薛启琴也忍不住插话:“有一次我去一家广告公司,话还没说完,一个男人就使劲把我往外推。当时我的眼泪就要出来了。后来我联系上公司财务,终于搞定了!”
一上午两个多小时,我跟着他们去了四家公司。阴冷湿滑的天气让人难受,但他们却忙得热火朝天。“有些企业还没有上班,我们要抓紧理一理表格,核对数据。”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