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别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陆文江
  春节回乡,问题不少。许多在农村走亲访友的人发现,过期食品、绿毛蛋糕堂而皇之地成了礼品,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货,在乡村小卖铺里却很受欢迎。就在人们还聚焦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顾此失彼,令人心忧。

  谁在坑害农村的消费者?不法商家难辞其咎。在城市人人喊打的问题食品,到了农村,却被一些人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粉墨登场。由于价格低、卖相好、面子大,假冒伪劣扎堆横行,十里八乡纷纷进货,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加上一些强势村镇干部把持的商店,问题食品凭着扭曲的营销渠道,能获得见怪不怪、一路绿灯的“礼遇”。畸形市场生态背后,还有不良社会生态。

  问题这么严重,监管难逃其责。固然,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农民消费水平较低与对面子要求较高的矛盾给山寨货可乘之机,但更需反思,如此明目张胆、大面积地制假售劣,生产、流通环节已经糜烂到了何等地步?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又流失到了怎样的程度?

  此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问题食品的背后,是一些问题工厂、地下作坊由城市转战农村的“转型”轨迹,不从生产源头上把好关口,淘汰这些昧着良心赚钱的黑产业,假货劣品会层出不穷。

  (陆文江 刊今日《京华时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契而不舍 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调查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阅读/连载
给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补点钙”
过年的一冷一热
科学也卖萌
别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马年三愿
在路上的悲情与意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别让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 2014-02-10 2 2014年02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