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根据市教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校董事联合会于2005年签订的教育合作备忘录,“上海-加州影子校长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起新增“上海-加州影子教师”项目。目前,六期共99名本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和中职校校长)和59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参与了“影子校长”培训。带着“美国经验”和独到的观察,他们也为上海校园带来变化。
这个学期,徐汇区中国中学8楼的“未来教室”将正式启用了。原先闲散地摆放着几台健身器、几个沙发的职工之家,如今被改造成了一间间颇具现代感的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们可以在展示区展示自己的各类作品,也可在专用教室完成自己的机器人设计,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可以在如同企业会议室般的小型会议室内,开展头脑风暴。一间专为平板电脑教学设计的“云课堂”也已经完成了调试。校长王亦群介绍,各科老师应把传统教学的你说我听的模式,变为主动思考和大胆交流。各科教师已经根据学科要求录制了一批微视频课程上传至校园网,学生可以在家收看后,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和老师、同学开展讨论。王亦群透露,从本学期开始,各门学科约有30%的课程将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学期伊始,老师正忙着向“云课堂”管理人员预订“档期”。
2012年,王亦群来到加州South Hills High School当“影子校长”。在加州大学,影子校长们接受了集体培训,王亦群感叹,遇上需要发言亮出观点的时候,不少同行也习惯于躲在后面。美国课堂对学生个性的鼓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在崇尚自我探究的美国教育环境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甚至看不到老师的踪影,全由学生自己当家,有条不紊。回国后,“未来课堂”的蓝图在她脑海里渐渐清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发现兴趣所在。”王亦群认为,学校必须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找到未来的可能。
在建平中学,同样的尝试也已经开始。校长杨振峰在美国学习期间看到,不少中学在开发网络资源方面,已经走到了相当前面,它们利用平板电脑,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目前,建平中学正在利用网络建设个性化评价系统。在这套“计算机适性评价系统”中,每个学生将拿到不同的考卷。系统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推送新的试题,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思维方式是否正确。“鼓励学生发挥个性,一定要有评价作保障。”杨振峰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