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文章丑化癌症治疗
以订阅量居前的健康类“XX养生”微信公众账号为例,该账号于2月17日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颇为博人眼球——《美国顶尖医生谈癌症——太珍贵了!!!》,标题连用三个感叹号,文中言之凿凿地指出:“癌症是创收产业,单在美国就年赚1200亿美元,即使癌症不接受任何治疗也能撑7到10年,别再盲信科学,你的病自然就好了……”
文章信息源模糊,摘抄拼凑、掐头去尾的痕迹明显,上下文互相割裂,但是,标题和内容吸引眼球,阅读量和转发率都非常高。该账号发布健康信息的目的,并不在于科普或求证,而是以夸张、新奇甚至恐惧的文字吸引网民阅读,从而达到真实目的:“XX养生激活人体自我完善功能,排除体内毒素,达到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等等。”
耸人听闻实为推销课程
自然排毒就可以治疗癌症,真的可以吗?带着这个疑问,昨天下午,记者拨打了区号为028(成都)的报名电话咨询,一位自称为贾女士的工作人员予以了耐心解答。
据贾女士介绍,排毒班开设在成都高新区,在北京、广州都有开班,主要是利用蔬菜、水果、运动加冥想的方法来帮助人体排毒,对癌症、“三高”、亚健康等有很好的帮助。
该课程由从业30多年、旅居国外的气功大师主讲,每8天一段课程,每天2小时,收费4800元,如果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有特殊要求,可以加上其他调理,另外收费。
贾女士特别指出,学习调理期间,高血压患者可以停药。
那么,上了排毒班的肿瘤、糖尿病患者是否就不需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了呢?
贾女士对此含糊其辞,只是一再强调有很大的“帮助”。如此看来,贾女士不敢“打包票”,排毒班也不具备治疗癌症的功效,编辑发布耸人听闻的“微健康”段子,还是在于推销养生调理课程。
拼凑转发成为健康谣言
有媒体指出,空腹不能喝牛奶、隔夜菜致癌、图片旋转快慢说明压力大小、电脑辐射导致脑瘤,各类形形色色的所谓的“微健康”,实则是打着健康之名,行广告营销之实。
去年,有一则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伪健康”段子,题目为《让我们重新认识心脏支架手术》,指出心脏支架手术是缺德手术。人们在质疑心脏支架手术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文章是为了推销所谓的“生物电共振疗法”。还有《宿便是健康杀手,排宿便保健康》,同样“宿便”并非一个医学概念,它是被商家创造出来夸大其辞的概念。
果壳网去年曾发布了“9大商业伪概念”,包括“左旋肉碱可减肥”“胶原蛋白能美容”等,该网站主编徐来表示:“商业伪概念总是利用消费的期待和恐惧做文章。”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不明就里、缺乏医学常识的网友热衷于转发掐头去尾的“健康段子”,正如一位网友指出的:“相比其他谣言,这些关于健康的段子更具有欺骗性,人们转发或许是出于好心,但殊不知却成了‘帮凶’。”
相关部门监管必须跟上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孙立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非常需要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也正是“微健康”知识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但是调查发现,许多所谓的健康知识,实际上是由一些微博营销公司撰写。
专家提醒,对于那些不能判定信息来源、只是基于个人观点或别人经验的健康信息,不要轻易传播,要防止这类虚假信息的传播。专业的健康教育人员和机构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向大众普及健康知识。
专家建议,微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形态和互动平台,其公众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很大,广告营销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还应兼顾社会责任。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不应失语和失位,而应采取行政或法律手段约束夸张、虚假、不实的健康信息传播者。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