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碰一碰石灰就落下
吴佩华老人所住的重华小区(安乐坊)坐落于南京西路1129弄。弄内建筑建于抗战至解放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属于新里,房屋结构为砖木结构。16幢房屋中,居民共324户。
昨天,记者步入老人的屋内,整洁、明亮的厨房间让人耳目一新,崭新的灶具、洁净的墙面,连通楼上、楼下的楼梯还装了不锈钢扶手。很难想象,这样的房屋,过去的面貌是如何的脏、乱、差。正是在这样条件下,二十平方米出头的房屋竟住着四户人家。
“就是这面墙壁,这要在当初,碰一碰,石灰就会落下来。”吴佩华指着厨房间的一面墙壁,居住在此近40年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
2 老旧住宅亟需改造
这不是吴佩华的旧居第一回经历改造。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6月,与同小区的其他几幢老房子一样,修缮的内容包括房屋结构加固、屋面翻修、外立面和室内公共部位整修、上下水管道更换、厨卫翻新、消防喷淋安装、白蚁防治等。
由改造前的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到眼下的怎么看怎么舒心,用老人的话讲,除了冷、热水龙头自己掏钱买以外,“其他出的钱并不算多”。
“静安区有84个旧住宅小区、160万平方米、4540幢直管公房,这些房屋居住着全区近一半常住人口,大部分房屋的房龄在70-80年。”静安置业集团董事长周明耀告诉记者,这些房屋大都处于风貌保护区,不能大改,只能修缮。
根据市房管部门披露的数字,目前,上海市各类居住房屋已超过5.6亿平方米,其中建于上世纪的老旧住宅约2.2亿平方米。
这些房屋,尤其是直管公房,结构、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设施老化甚至影响到了居住安全,亟需要通过继续推进旧住房修缮改造。
3 旧改全程尊重民意
“今年,上海将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的力度。”在昨天举行的一场“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市有关领导明确表态。
怎么改?听民意!依据市有关部门给出的工作路径,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中坚持尊重民意、依靠群众,将群众工作贯穿于全过程,即:改造实施前举行听证会,改造实施中召开协调会,改造实施后听取评估会。市房管局还表示,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所在小区的居民群众可参与实施方案确定、安全质量监督、改造效果评估等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可向“962121”热线投诉咨询。
新的一年,还有什么心愿想达成?吴佩华老人笑得有些腼腆:“都已经那么好了,就不提什么要求了,如果能把屋外的雨棚装装好,这房子继续住个50年没问题!”
本报记者 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