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来办展
“莫奈特展,也属公共文化,正是社会多元办展的突破。”胡劲军说。刚落幕不久的“设计上海”也是如此。公共文化空间的创造、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不该靠政府相关部门来具体操办,而是应该由社会各界、大家一起,共同来拓展。他表示,“这类大型展览的策展都是提前两年展开,具体在哪里展出,都需要分析评估。我们有意鼓励他们走公益性道路,把它往社会上推。”
概念在升级
据市文广局透露的数据,去年全市共有237个公共图书馆、245个文化馆(中心、站)、5245个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以及18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等,举办了70万场活动,总计服务人次约5000万,公共图书馆借阅人次1100万。公共文化的概念,仅从地理空间上,就拓宽到地铁、商圈、集市、机场等涉及民生活动的区域,涉及娱乐市场、动漫市场、网吧市场、文物市场等。
目前,全市文化经营机构已超7000多家,其中演出经营主体783家、文化娱乐经营主体2846家、影视创作主体690家、网吧门店1583家、艺术品经营主体399家、影院178家、艺术品拍卖企业61家、动漫企业151家、网游和网络音乐企业326家,网络视听企业31家。多元文化主体的参与,激发了上海文化发展活力。
政府在幕后
十八大提及“公共文化”时,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正是政府相关部门的着力点。据悉,丰子恺故居开放半天,就有两套珍贵画册被盗。上报损失后,市文广局了解到他们缺乏购买监控设备的资金,便斥资20多万元,为他们安置了一套,让故居今后可以更为安心地向公众开放。
“设计上海”大展日前引发公众关注时,并不太有人知道,为其“热身”的高架道路上的刀旗,也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来的宣传资源…… 本报记者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