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环球/教育·商界
     
本版列表新闻
放权式家庭教育出了“熊孩子”还是创新人才?~~~
放权式家庭教育出了“熊孩子”还是创新人才?~~~
放权式家庭教育出了“熊孩子”还是创新人才?~~~
放权式家庭教育出了“熊孩子”还是创新人才?~~~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权式家庭教育出了“熊孩子”还是创新人才?
瑞典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沈敏
■ 瑞典因注重儿童权益保护被称为“孩子们的天堂” 图GJ
  强制父母休带薪产假、政府补贴婴幼儿日托费、法律明令禁止体罚孩子……瑞典的儿童权益政策和育儿方式一向备受外界称赞。但最近舆论风向有所转变,瑞典知识界人士开始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是否娇纵出了一批难以管教、不守规矩的“熊孩子”?

  “独裁好过放任”

  争论起源于去年出版的一本书《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作者戴维·埃伯哈德是精神病学家,也是六个孩子的父亲。书中指出,瑞典式家庭教育对孩子过于放任,家长疏于给孩子“立规矩”,以致如今瑞典年轻人中净是“熊孩子”:不说谢谢,不替别人开门,不给老人和孕妇让座。

  “对孩子们卑躬屈膝,实际上弊大于利。”埃伯哈德在书中举例:孩子在课堂上用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如果老师没收手机,十有八九会接到家长电话,控诉老师侵犯孩子权利。一些老师因此不敢采取“制裁”手段,只能苦口婆心劝说孩子上课时把手机收起来。同样,学生上课时聊天,老师也不敢再用“不好好听课就出去”这招惩罚学生。

  埃伯哈德不认同让孩子代替父母成为某些家庭事务的决策者,比如晚餐吃什么、看什么电视、去哪里度假。“他们总是主角,变成青年后也会理所当然以为世界就该以自己为中心运转,现实会让他们失望。”

  他主张瑞典家长重拾“独裁式”育儿模式,声称“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独裁式养育方式对孩子有害”。不过,他否认是在宣扬要回到“随便扇孩子耳光的时代”。

  埃伯哈德说,越来越多瑞典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症,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年瑞典学生在国际教育水准评比中表现越来越差,和过于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有关。

  舆论褒贬不一

  《孩子们如何夺了权》一面世,埃伯哈德立即成为瑞典媒体红人。育儿网站上对这本书的评论基本上褒贬各占一半,主流报纸虽然多数持批评立场,但也推高了他的人气。

  不少瑞典人赞同埃伯哈德的观点:当代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全无家长权威,导致孩子出了家门也不尊重任何权威。

  “如今的父母们自己没有受过太多约束,养出的孩子变得非常执拗、自我。”31岁的伊达玛丽亚·林德罗斯说,她在斯德哥尔摩附近任教,经常遭遇以下情形:“我让一个孩子把他弄乱的东西整理好,他会回答:‘不,你不是我的老板,你不能决定我该做什么。’”

  “如果孩子总是随心所欲,就不会培养出同情心,不会尊重别人的愿望。”瑞典发展心理学家贝亚特丽斯·尼斯特伦说。

  但批评者反驳说,瑞典教育模式培养出不少创新人才,在技术、设计和医药等领域屡屡有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多项关于国民幸福度的国际调查中,瑞典人也名列前茅。

  好政策反效果?

  1979年,瑞典在全世界率先出台禁止体罚孩子的法律。所以,尽管瑞典仅有200万儿童,在育儿问题领域却常被视为学习榜样。

  在瑞典,一旦收到体罚孩子的指控,必须由警察、心理学家和检察官介入调查,虽然很少有人因此被捕,但可能面临高达1000美元的罚款。埃伯哈德和支持者认为,过于严苛的儿童权益法律会让父母管教孩子时有所顾虑。

  瑞典教育专家约纳斯·希默尔斯特兰德说,瑞典关于产假的法律让父母在孩子1岁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1岁后就享受政府补贴的日托服务,可能造成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所疏忽。

  “政府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日托服务机构和学校会帮你管教孩子,孩子回家时你只需要当他们的朋友。”希默尔斯特兰德认为,这也是近年来瑞典学生成绩在国际评比中表现落后的原因。    沈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3·15专版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全国两会·2014年中央收支预算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焦点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育儿/康健园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教育·商界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专版
瑞典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作者其人
印度ZHL公司巧做急救服务
社会企业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教育·商界B07瑞典反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2014-03-13 2 2014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