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社会与法
     
本版列表新闻
~~~——长宁区法院解读维权新法规
~~~——长宁区法院解读维权新法规
~~~——长宁区法院解读维权新法规
~~~——长宁区法院解读维权新法规
     
2014年03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假买假”不得拒赔
“职业打假”也受保护
——长宁区法院解读维权新法规
章伟聪 袁玮
绍波 图
  特约通讯员 章伟聪 本报记者 袁玮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近日,长宁区法院对该院受理的部分“职业打假”案梳理分析,承办法官就“知假买假”、“退一赔十”等市民关心的话题,结合司法案例作了阐释。

  梳理分析“职业打假”

  无论是民间还是法律界,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审判实务中,人们对“职业打假”一直有不同看法,争议旷日持久。“职业打假”的情况到底怎样?打的究竟是哪些“假”,“打击面”广不广?被“打”者是否吸取教训避免再次被打?长宁区法院近日对该院受理的部分“职业打假”案梳理分析,从中或许可以管窥一斑。

  形形色色的“假”。列入统计的93个案件,原告仅3人,时间跨度从2003年至2013年,是典型的“职业打假”案件。所涉及的商品,以价格论,有不足10元1瓶的“金银花露”,也有3000多元1条的高档围巾。各类商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七成以上案件庭外达成和解。93个案件中,案值最小的仅8.5元,高的则达1.9万余元。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施行之前,原告的诉讼请求为清一色的“退一赔一”。之后,“打假”明显转向食品领域,索赔请求多为“退一赔十”。此类案件的另一个特点是,原、被告双方庭外和解率高。据统计,93个案件中,原告因与被告庭外达成和解而申请撤诉的有66件,占比达71%;当庭达成调解协议的13件,占14%;判决结案14件,占15%。

  不少被“打”者难长记性。3位原告起诉的93个案件共涉及商家38家,其中被“打”1次的21家,2至4次的15家,5次以上的2家。某知名商城先后7次被告上法庭,所涉商品多为价格不菲的高档用品。从打假者提出索赔的理由来看,食品类主要是超过标注的保质日期商家仍在销售,用品类则以产地、成分等标注内容与实际不符居多。此外还有假冒名牌商品和假冒进口产品等。

  重点保护食品安全

  93个案件中,半数以上涉案商品为食品(48件)。判决结案的14个案件中,食品有11件,其中6件原告要求“退一赔十”,理由都是涉案食品已过保质期仍在销售。长宁区法院审理后,除一件因原告证据不足予以驳回外,其余5件均支持原告“退一赔十”的诉讼请求。

  案例:4瓶“青梅精丹”

  原告阎家明诉被告某商场出售过期“青梅精丹”案。去年3月,阎家明在该商场购买了4瓶“青梅精丹”,付款1140元。当年5月,阎家明以该商品出售时已过保质期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商场“退一赔十”。商场辩称,原告将商场剩余的该款商品全部买走,致使商场无法比对原告所持商品是否被告出售,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法庭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收银条、商品实物等证据已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原告诉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遂判决被告退还货款1140元,并赔偿11400元。

  案例:3盒“派利大叔干酪”

  原告杨晓光诉某超市出售过期“派利大叔干酪”案。2011年3月,杨晓光在某超市购买“派利大叔干酪”三盒,付款199.50元。同年7月,杨晓光将超市告到法院,以所购食品出售时已过保质期为由,要求超市“退一赔十”。超市提出两点抗辩:一、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涉案商品由被告出售;二、原告是职业打假人,非普通消费者。因此,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庭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收银条、发票、商品和照片原件,该组证据符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逻辑推理,已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原告据此提出的诉讼请求,具备事实和法律依据,遂判决超市向杨晓光退还货款199.50元,并支付赔偿金1995元。

  “知假买假”仍可索赔

  “知假买假”仍可索赔,是此次最高法院出台的食品药品纠纷新规定的一大亮点。条文的具体表述是:“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此之前,消费者的“购物动机”是否影响买卖合同成立,“职业打假”人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等问题一直困扰司法实务,成为裁判尺度不尽统一的症结所在。

  本报2011年12月15日曾刊登长宁区法院提供的一则案例:消费者在某超市购买了一盒超过保质期价格270元的“利可塔芝士”,然后向法院起诉,要求超市“退一赔十”,长宁法院审理后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这篇报道当时的标题即为《“职业打假”不是拒赔理由》。时隔两年多,记者近日采访了该案审判长叶其成。叶法官向记者阐释了该案的判决理由。

  首先,法律规定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具有主观过错。该案被告是专业经营超市的企业法人,应当明知销售过期食品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且有义务避免过期食品上架。被告以新店开张不久,工作上存在疏失为由,为自己销售过期食品开脱责任,辩解理由不能成立。其次,即使该案原告存在职业打假的动机和行为,只要他没有将所购商品再转让和出售,就应当归于消费者的范畴,同样应当获得相关法律的保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3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读者之声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资讯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特别关注/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06版:专版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聪明消费/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3版:家装之窗
   第B24版:家装之窗
   第B25版:家装之窗
   第B26版:家装之窗
   第B27版:家装之窗
   第B28版:家装之窗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32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绅士
   第C04版:妆容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品味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手机扫一扫精彩更多
本期导读
“知假买假”不得拒赔 “职业打假”也受保护
冒充“警察大队长” 骗钱骗色没商量
新民晚报社会与法A25“知假买假”不得拒赔
“职业打假”也受保护
2014-03-14 2 2014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