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底蕴?深藏之内涵、基础和根本也。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广度、深度和高度,乃至地位、话语权与掌控权,往往都由其底蕴厚度来决定。底蕴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要培养好公民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又依赖于良好的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思想家来影响并引领国民。
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却往往流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只灌输书本知识,应付考试,不提倡思考,不注重实践,缺乏培育创新的能力。长此以往,便会造就一批急于求成、底蕴不足,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干经验的耍嘴皮子的人来。
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具有话语权,除了强盛的国力,还要有足以影响世界的大思想家。而我们今天能输出的只有物质产品,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和我们的国家地位明显不相称。因此,国家要设计完善的制度留住国内人才,吸引海外精英,充分肯定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并在这些人中逐渐培养、造就出一批富有崭新理念和杰出思想的人来。具有先进思想道德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公民,才是一个民族深厚底蕴的写照,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显现。中国要真正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政治、文化上的进步和底蕴的积累提升。
要提升底蕴,首先要改革教育,打破僵化的体系,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的人才;其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的文化格局,让各种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再次,鼓励年轻人解开束缚,挑战权威,在学术上坚持独立、自由思考的立场,追求真理,追求卓越,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最终推动人类的科学发展。
世界上重大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往往是由好的体制机制及厚实的文化底蕴来保证与支撑的。没有好的体制机制和文化底蕴,创新的基础就会动摇。窃以为,创新的主体是有胆识的科学家和实业家,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与实业家对自己的国家没有归属感,对因体制机制而滋生的诸种弊端心存芥蒂,他们就不可能有长期的研发计划。试举一例:当科技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就被抄袭仿制,山寨版泛滥成灾,创新不被尊重,投资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以后谁还愿意投资研发呢?!
所以,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极其重要——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哪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把知识产权保护好了,哪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想更快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就一定要为创新的科技人才和企业精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营造适宜的工作氛围,让他们保持足够的创新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民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国强民富……文化底蕴的软实力,才是提升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