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外婆的字典里只有“当下”
以上是外婆健在时,我为她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刊于《儿童文学》2010年第6期(上)。没想到这样一篇融入了成年人沉重情感的文字,在年少的读者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各种网站和贴吧转发,还获得了《儿童文学》的首届“金近奖”。可惜外婆不识字,我也无法读给她听。她若是听懂了,是难过还是高兴呢?
因为总是忘记,外婆的字典里只有“当下”。即便难得悲伤或者愤怒,那些灰色的情绪也不会延滞。所以,我们更愿意给她创造当下的快乐。平常,妈妈若是出门,一定要安排爸爸在家里守着,生怕外婆一个人担惊受怕。外婆就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孩,身边如果看不见亲人,就会害怕、不安,妈妈不忍心外婆害怕、不安。因此,外婆活着时,爸爸和妈妈从来没有双双出门的机会,即便是两人的同事聚会,也努力减少到最少。若是我安排他们去外地旅游,我便请了假,天天陪外婆。直到外婆去世后,爸爸和妈妈才一起出门买菜、去医院、散步。外婆刚去世的前几月,妈妈太过悲伤,无法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爸爸到哪里,她就像尾巴一样跟着。
逢到节假日,只要出门,无论去哪里,我们一定会带上外婆。我们去超市购物,去看夜场电影,看戏,吃午茶,旅游……外婆一坐上我的车,便说:“开心……”出门时,她就是我的另一半身体,片刻不能分离。外婆九十岁时,我们去杭州。那时外婆还行动矫健,爸爸和妈妈都累得走不动了,外婆还不歇息,跟着我到别处去逛。之后每一年,我们都去短距离踏青,先后去了嘉兴、崇明岛、苏州……外婆九十八岁那年初夏,我们到了萧山。此时的外婆已经不能长时间行走。我从宾馆租借了轮椅,推着她,看山,看水,看荷塘。那时,她的眼神已不如前一年出游时活泛,对眼前的景致有些木然,即便是拍照,也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了。
而之前一年,去的是苏州。当时,我给她录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外婆去世后,我把视频拿出来看,看得又哭又笑。
许是宾馆房间里的镜子太宽大太亮堂了,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出了一会儿神,便开口说话了:“老太太,您多大了?”
我扑哧笑了,知道她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了另一个人。干脆搬来一把椅子,又剥了一颗糖塞在她嘴里,让她坐下好好说,“要多出来走走,别总是窝在家里。”“要想开些。”“我的女儿女婿外孙女对我很好的。”她一来一去有模有样地自问自答着,可笑又可爱。
年迈的外婆和小孩子一样,出了门,往往对同龄老人特别亲切,希望与他们交流。此刻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居然也说起了话。我虽然是嘻嘻笑着在旁边录视频,但内心的深处、最深处,却还是有着那么一抹淡淡的凄愁。
2013年2月7日,外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哭泣着念写给她的信——
最最亲爱的外婆:
这几天,您不在家,我们非常非常不习惯,非常想您。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分开过,多少年了,我们四个人形影不离。只要出门,就一定带着您。我们去过那么多地方,有过那么多天伦之乐。在家里,我们也是坐得很近。我们把您当做家里最重要的老宝宝,心疼您,照顾您。这一生,您是那样善良宽厚、任劳任怨、体恤晚辈,能为您尽孝,能和您在一起,让我们感觉踏实、幸福。
现在,您要一个人走了。我们舍不得您,放心不下您,没法习惯没有您的日子。外婆,您一定要好好地走,走得开心。您会在天上看着我们,我们的心永远和您在一起。您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会永远牵挂您、怀念您。下辈子,您还是要做我们的长辈,我们还做一家人……
灵柩盖棺的最后一刻,妈妈俯下身,在外婆冰凉的额头上深深一吻,轻声道:“姆妈,以后没有人照顾你了,你要好好的。”
这十多年,这后半辈子,外婆几乎一直是妈妈的尾巴,没有了尾巴跟着,妈妈的世界从此空落了一大块……
《爱:外婆和我》连载为节选,全书已由新蕾出版社出版。明起连载《援疆日记》。